乌鲗
【拼音】:wū zéi
【结构】:乌(独体结构)鲗(左右结构)
【繁体】:烏鰂
词语解释乌鲗wūzéi。(1)乌鲗科(十腕目)的十腕海洋头足类软体动物,身体椭圆形而扁平,口的边缘有十只带吸盘的腕足,体内有墨囊,用以放出黑色液体掩护逃跑。介壳已退化为骨质内壳,可入药。
基础解释同“乌贼”,软体动物,俗称墨鱼或墨斗鱼。也作乌鲗。
引证解释⒈见“乌贼”。
综合释义见乌贼。
汉语大词典见“乌贼”。《汉语大词典》:乌贼(乌贼) 拼音:wūzéi亦作“乌鲗”。鱼名。身体椭圆而扁平。体内有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放出,以掩护逃避。通称墨鱼。《初学记》卷三十引汉沈怀远《南越志》:“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乌,故谓之乌贼。”宋陈昉《颍川语小》卷下:“鲗鱼,《本草》从鱼,从则。世俗见其能吐黑沫,且‘则’‘贼’之音通,遂呼为乌贼。”明杨慎《乌贼鱼赞》:“鱼有乌贼,绝脰八足……吸波噀墨,迷射水慝。”清周亮工《闽小记·墨鱼》:“墨鱼,一名算袋鱼,一名乌鲗,一名海鳔鮹。”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其他释义1.见'乌贼'。
读音:wū,wù
[wū]
[ wū ]黑色的:乌发、乌木、乌云。
乌鸦:月落乌啼。
[ wù ][乌拉]同“靰鞡”。
读音:zéi
[zéi]
(名)同“乌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