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炉冬扇
【拼音】:xià lú dōng shàn
【注音】:ㄒ一ㄚˋㄌㄨˊㄉㄨㄥㄕㄢˋ
【词性】:成语。
【繁体】:夏爐冬扇
词语解释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合时宜,白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夏炉冬扇[xiàlúdōngshàn]⒈喻做事不合时宜。语本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引证解释⒈喻做事不合时宜。引语本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説,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⒈喻做事不合时宜。引语本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説,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成语解释夏炉冬扇
综合释义比喻做事不符合需要,白费力气却得不到好处。
汉语大词典喻做事不合时宜。语本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今则不然,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其他释义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孔子的学说当然不是夏炉冬扇,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受到全人类的尊重,只是“汤的汤的汤的汤”,无法让人啧啧称“鲜”。
读音:xià
[xià]
(1)(名)夏季:~日。
(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
(3)(名)指中国:华~。
(4)(名)姓。
读音:lú
[lú]
(名)炉子:火~|锅~|电~|围~烤火。
读音:dōng
[dōng]
(1)(名)一年的第四个季节:~季。
(2)姓。
(3)(拟)敲鼓或敲门等声音:鼓声~~。
读音:shàn,shān
[shàn]
[ shàn ]1. 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扇子。扇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扇面儿。扇形。
2. 指板状或片状的屏:门扇。隔扇。
3. 量词,用于门窗等:一扇门。
[ shān ]1. 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用扇子扇。
2. 鼓动别人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扇动。扇风点火。
3. 用手掌打:扇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