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移
【拼音】:xíng yí
【注音】:ㄒ一ㄥˊ一ˊ
【结构】:行(左右结构)移(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2.签发公文。行移[xíngyí]⒈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⒉签发公文。
基础解释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签发公文。
引证解释⒈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引宋程大昌《演繁露·制度》:“武人多不知书,案牘、法令、书判、行移悉仰胥吏。”明邵璨《香囊记·治吏》:“背律令如背《蒙求》,作行移似作对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行移之体式茫然,字习生疎。”⒉签发公文。引《元典章·台纲一·设立宪台各例》:“如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原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唐牛儿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
网络解释行移行移,汉语词汇。
释义1.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2、签发公文。
综合释义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宋程大昌《演繁露·制度》:“武人多不知书,案牘、法令、书判、行移悉仰胥吏。”明邵璨《香囊记·治吏》:“背律令如背《蒙求》,作行移似作对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行移之体式茫然,字习生疎。”签发公文。《元典章·台纲一·设立宪台各例》:“如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原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唐牛儿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行移[xíngyí]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宋程大昌《演繁露·制度》:“武人多不知书,案牍、法令、书判、行移悉仰胥吏。”行移[xíngyí]签发公文。《元典章·台纲一·设立宪台各例》:“如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原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
汉语大词典(1).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宋程大昌《演繁露·制度》:“武人多不知书,案牍、法令、书判、行移悉仰胥吏。”明邵璨《香囊记·治吏》:“背律令如背《蒙求》,作行移似作对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行移之体式茫然,字习生疏。”(2).签发公文。《元典章·台纲一·设立宪台各例》:“如实有冤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原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胧做在唐牛儿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
1.对半步行移动机器人行走机构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2.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3.帐篷外的保镖得到命令,一排一排的子弹朝默歌的方向飞奔而去,默歌匍匐而行,移动速度很快,保镖追上来,但在这夜幕里,并不知道默歌的方向。
4.但是叛逆的吸烟者也许是运气好:纽约市警察局正将新禁烟令的执行移交给纽约市公园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看起来似乎不会很快采取严厉措施。
5.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完成水稻宽窄行移栽的宽窄行插秧机。
6.一种用于线性输入设备的音效,该效果对按预先确定的八度数弹奏的音符进行移调处理。
7.为了是代码更加容易理解,并且要能够继续执行,移掉不需要的定义。
8.该相关人士说,专家们确定采用放大泥球、加麻袋加棕绳包装法进行移植。
9.只是运用其家传绝学斗转星移将自己的脉门和穴道进行移位,让所有人误认为自己已经被点穴道,造成受制于人的假象。
10.雪海皑原不足奇,深雪没膝难行移。清风带上我的情,捎去问候表我意。雪花送去我祝福,牵挂思念倾心吐。朋友隆冬身体好,平安健康就是福。愿大寒吉祥!
读音:háng,xíng
[xíng]
[ há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xíng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
读音:yí
[yí]
(1)(动)移动:转~。
(2)(动)改变;变动:~风易俗|贫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