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
【拼音】:yì wén zhì
【注音】:一ˋㄨㄣˊㄓˋ
【词性】:名词。
【结构】:艺(上下结构)文(独体结构)志(上下结构)
【简体】:艺文志
【繁体】:藝文志
词语解释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
基础解释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
引证解释⒈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首著《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学者对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金、元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艺文”。《宋书·律历志上》:“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引刘歆《七畧》,固之《艺文》,盖为此也。”
网络解释艺文志中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艺文”。
综合释义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首著《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学者对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金、元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艺文”。《宋书·律历志上》:“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刘歆《七畧》,固之《艺文》,盖为此也。”艺文志[yìwénzhì]艺文志是中国纪传体史书、政书和方志等记载图书目录部分的专名。班固〔汉书〕始着〔艺文志〕,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等。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中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和〔旧唐书〕中则称为〔经籍志〕。清代学者更补辑〔后汉书〕、〔三国志〕、〔元史〕等〔艺文志〕。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学术源流、存佚真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语辞典史书中汇录书籍目录的一种体例。班固《汉书》始创此例,后世史书多仿其体。
辞典修订版史书中汇录书籍目录的一种体例。班固《汉书》始创此例,后世史书多仿其体。也称为「经籍志」。
其他释义1.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首着《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学者对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金﹑元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艺文'。
1.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
2.《汉书?艺文志》对中国小说发生期现象作出了理论总结。
3.《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目,对后代的书籍分类和学术流别的考察具有深远的影响。
4.《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最重要的目录之一,受到了历代目录学研究者的重视。
5.后来的《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等史书都把《山海经》列入史部地理类。
6.这可从《汉书?艺文志》中得到验证。
7.《清史稿艺文志》的来源都是书目,书目很多,最大的是《八千卷楼书目》。
读音:yì
[yì]
(1)(动)种植。
(2)(名)技能;技术:工~|手~|园~|~高人胆大。
(3)(名)艺术:文~|曲~|~人。
(4)〈书〉(名)准则;限度:贪贿有~。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zhì
[zhì]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