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地
【拼音】:bó dì
【注音】:ㄅㄛˊㄉ一ˋ
【结构】:博(左右结构)地(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广阔的土地。2.借指人间。博地[bódì]⒈广阔的土地。⒉借指人间。
基础解释广阔的土地。借指人间。
引证解释⒈广阔的土地。引《管子·牧民》:“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彊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大戴礼记·王言》:“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霸王。”⒉借指人间。引明屠隆《昙花记·法眷聚会》:“弟子博地凡夫,沉迷宦海,若非二师点化,菩萨钳锤,焉能证悟。”
网络解释博地【词语】:博地
综合释义广阔的土地。《管子·牧民》:“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彊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大戴礼记·王言》:“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霸王。”借指人间。明屠隆《昙花记·法眷聚会》:“弟子博地凡夫,沉迷宦海,若非二师点化,菩萨钳锤,焉能证悟。”
汉语大词典(1).广阔的土地。《管子·牧民》:“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彊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大戴礼记·王言》:“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霸王。”(2).借指人间。明屠隆《昙花记·法眷聚会》:“弟子博地凡夫,沉迷宦海,若非二师点化,菩萨钳锤,焉能证悟。”
1.要全面正确地评价作品,就须广博地阅读。
2.君子能够广博地学习知识,每天又能自我检查,所以变得更加聪明,行动也不会有过失。
3.莎翁的故事说来话长,牵涉广泛,而倍特先生以混合著历史学、传记学、文学的优秀素养,精准又广博地为我们抽丝剥茧,撰写出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4.“若满洲政府自知不直,退守旧封,以复靺鞨金源之迹,凡我汉族,当与满洲何怨?以神州之奥博,地邑民居,殷繁至矣,益之东方三省,愈泯棼不可理。
5.以神州之奥博,地邑民居,殷繁至矣,益之东方三省,愈泯棼不可理。
6.一道彩虹使博茨瓦纳共和国奥卡万戈三角洲的莫博地区上空显得非常优美,那里是莫雷米动物保护区、和出没无常的豹子以及到处潜伏鬣狗的所在地。
7.莎翁的故事說來話長,牽涉廣泛,而倍特先生以混合著歷史學、傳記學、文學的優秀素養,精準又廣博地為我們抽絲剝繭,撰寫出這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8.博地苑小区的几位阿婆告诉记者,她们的丈夫都是地质工作者,长期在野外搞地质勘探工作,一去可能是数月不回家。
9.2014年12月25日晚,安阳市两名初中生在博地苑小区门口捡到一个钱包,俩人将钱包交给正在执勤的保安。
10.秘鲁瓦努科省民防局2日宣布,该省安博地区1日夜间发生的泥石流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另有25人失踪、50人受伤。
读音:bó
[bó]
(1)(形)多;丰富:渊~。
(2)(动)知道得多:~古通今。
(3)(形)〈书〉大:宽衣~带。
(4)(动)取得:聊~一笑。
(5)(名)指赌博:~徒|~局。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