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坐
【拼音】:pào zuò
【结构】:炮(左右结构)坐(上下结构)
【繁体】:砲坐
词语解释1.亦作'炮坐'。2.见'炮座'。炮坐[pàozuò]⒈亦作“炮坐”。⒉见“炮座”。
引证解释⒈亦作“礮坐”。见“砲座”。
汉语大词典亦作“炮坐”。见“炮座”。《汉语大词典》:炮座(炮座) 拼音:pàozuò亦作“炮坐”。炮车。亦指炮的台座。宋陈规《守城录》卷一:“金人广列垒石、炮座,寻碑石、磨盘、石羊虎为炮,欲攻之所,列炮座百馀,飞石如雨,击守城之卒。”《元史·忙兀台传》:“自郢州黄家原荡舟入湖,至沙洋堡,立炮座十有二,竖云梯先登。”《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人自五月至于今,增兵凡万五千骑,调丁夫五千馀众,以牛车运炮坐六十有馀所。”刘白羽《路标》:“他抱起一颗炮弹看了看。他准备等敌人到跟前,他就把它在炮座上磕炸,连自己带炮一齐炸掉。”
1.五一祝福提前到,小小短信前来闹,吹起开心集结号,放着幸福小鞭炮。坐上喜庆大花轿,只为来把你逗笑,劳动人民最低调,祝君生活更美妙!五一快乐!
读音:páo,bāo,pào
[pào]
[ páo ]1. 烧:炮炙。炮烙(luò)。炮制。
[ bāo ]1.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炮干。
2. 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炮羊肉。
[ pào ]1. 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炮兵。炮弹。
2. 爆竹:鞭炮。花炮。
3. 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
读音:zuò
[zuò]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2. 乘,搭:坐车。坐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11. 同“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