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鲠之臣
【拼音】:gǔ gěng zhī chén
【注音】:ㄍㄨˇㄍㄥˇㄓㄔㄣˊ
【词性】:成语。
【简体】:骨鲠之臣
【繁体】:骨鯁之臣
词语解释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⒈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国语辞典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骨鲠之臣[gǔgěngzhīchén]⒈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引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成语解释骨鲠之臣
辞典修订版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唐˙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
高级汉语词典刚正直谏之臣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1.看着眼前这个弄臣,胡亥心中暗叹,这人除了身材矮小,才智甚至比那些所谓骨鲠之臣更上一层。
2.方今吴外困於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3.大秦的骨鲠之臣如蒙恬等人是否已经被赐死?自己的几十兄妹尚余几人?随着他想起这些问题,原本胡亥的记忆瞬间涌入。
4.从武元衡最后的作为和下场,不难得出他是一个骨鲠之臣、一个强权之士、一个不畏浮云的人。
5.而许多骨鲠之臣和衣冠缙绅多以殉国告终,惨烈忠贞,并不亚于金陵之变。
6.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
7.你们身为大秦骨鲠之臣,却不思报国。
8.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9.你们身为大秦骨鲠之臣,却不思报国。【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63590/骨鲠之臣造句】
10.你们身为大秦骨鲠之臣,却不思报国。(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读音:gǔ,gū
[gǔ]
[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 gū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读音:gěng
[gěng]
(1)(名)鱼骨、鱼刺。
(2)(动)鱼刺卡在喉咙里。
(3)(形)刚直。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chén
[chén]
(1)(名)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君~。
(2)(名)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