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大比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大比

大比

【拼音】:dà bǐ

【注音】:ㄉㄚˋㄅ一ˇ

【结构】:大(独体结构)比(左右结构)

【简体】:大比

【繁体】:大比

解释

词语解释周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明清亦特指乡试。大比[dàbǐ]⒈周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⒉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⒊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⒋明清亦特指乡试。

引证解释⒈周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引《周礼·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则大比。”郑玄注:“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閲民数及其财物也。”唐独孤及《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表》:“亦冀俗稍务本,人渐足食,使贡赋之入,岁增月长。三岁大比,以版图归於有司。”⒉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引《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兴贤者谓若今举孝廉,兴能者谓若今举茂才。”⒊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引唐白行简《李娃传》:“其年遇大比,詔应直言极諫科,策名第一。”《红楼梦》第二回:“他於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县太爷。”⒋明清亦特指乡试。引《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在杭州倏然三年,又逢大比,舜美得中首选解元。”《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且説是年正值大比之年,那姓赵的便送孙子去赶大考。”

网络解释大比一、《周礼·地官·乡大夫》谓:乡大夫每“三年则大比”,即对属民考核道德、荐举贤能、呈报周王。后因称乡试为大比。明、清三年一次,在省城大比,中者称举人。参见“乡试”。二、《周礼·秋官·小司寇》有“大比”,指登记出牙婴儿以上的所有人口,文书的正本送交天府;副本送交内史、司会、冢宰等官,以为赋税财用之据。三、明清科举考试中的大比

综合释义周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周礼·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则大比。”郑玄注:“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閲民数及其财物也。”唐独孤及《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表》:“亦冀俗稍务本,人渐足食,使贡赋之入,岁增月长。三岁大比,以版图归於有司。”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兴贤者谓若今举孝廉,兴能者谓若今举茂才。”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唐白行简《李娃传》:“其年遇大比,詔应直言极諫科,策名第一。”《红楼梦》第二回:“他於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县太爷。”明清亦特指乡试。《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在杭州倏然三年,又逢大比,舜美得中首选解元。”《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且説是年正值大比之年,那姓赵的便送孙子去赶大考。”大比[dàbǐ]周代乡遂大夫每三年一次考察其乡遂人的德行道艺,推选贤能,加以表扬,并将贤能者的名录呈献于王,以供采择任用为地方官吏,称为「大比」。

汉语大词典(1).周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周礼·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则大比。”郑玄注:“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唐独孤及《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表》:“亦冀俗稍务本,人渐足食,使贡赋之入,岁增月长。三岁大比,以版图归于有司。”(2).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兴贤者谓若今举孝廉,兴能者谓若今举茂才。”(3).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唐白行简《李娃传》:“其年遇大比,诏应直言极谏科,策名第一。”《红楼梦》第二回:“他于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县太爷。”(4).明清亦特指乡试。《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在杭州倏然三年,又逢大比,舜美得中首选解元。”《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且说是年正值大比之年,那姓赵的便送孙子去赶大考。”

国语辞典周代乡大夫三年考试一次,称为「大比」。后泛称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大比[dàbǐ]⒈周代乡大夫三年考试一次,称为「大比」。后泛称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引《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来年大比,黄秀才必来应举,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

辞典修订版周代乡大夫三年考试一次,称为「大比」。后泛称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来年大比,黄秀才必来应举,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

英语large-scaleflitch

其他释义1.周制﹐每三年调查一次人口及其财物﹐称大比。2.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3.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4.明清亦特指乡试。

大比造句更多 >>

1.有人说,父爱是一座高山,支撑起一片蔚蓝的蓝天;有人说,父爱是一片天,他比地还大,比海还阔!而在我心中父爱是一杯淡淡的清茶,它没有任何香料的掺加,只有浓浓的爱意,这就是父爱,父爱大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2.符家不计女儿相中贫寒举子,正逢大比之年,真饱学之士一朝身登龙虎榜,归来凤冠霞帔迎新妇,也了却爱女托付良人夙愿。

3.军事技能和格斗技能应该也是运动技能之一,全球每年都有军事技能大比武,我们中国的健儿一向独占鳌头。

4.天台部的族公据说是这些部落中修为最强的,修为极高,天台部也是天才倍出的,每一次的盛事大比,都是独占鳌头的。

5.八一友谊大比武开始了!甩一筐关怀的手雷,炸掉烦恼的暗堡;扔一箱问候的炸弹,摧毁忧愁的要塞;投一枚友情的核弹,释放快乐的原子。祝建军节开心!

6.继上品极精彩的辩难之后,八股作为明代取士重中之重,自然也会在本文前期占上极大比重。

7.年轻时,他听闻鲜卑人搞了场草原英雄大比武,弓马娴熟的他,带着心爱的黑色角弓和白蜡大枪不远千里的赶了过去。

8.一个个风风雨雨的夜晚,在一条条艰难困苦的路上,是谁陪伴你?是母亲!是她来保护你,不让你受到半点伤害。我们如何才能报答这比天还要大、比海还要深的母爱?母亲养育你一生不求什么,只求你长大后多回家看看。

9.果然,球队彻底变成教学赛,从第二节开始就大比分落后的四川队下半场甚至换下了单外援菲巴,以全华班出战的川队只能权当比赛为练兵。

1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正以其测图精度高,成图速度快等上风逐步的取代传统的,以平板仪为主的模拟测图。

字义分解

读音:dà,dài

[dà]

[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dài ]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 tài ]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bǐ

[bǐ]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

大比相关成语

大比相关词语

关于大比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大比的单词更多 >>

包含大比的歇后语

上一个:打比

下一个:带比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