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山
【拼音】:wū shān
【注音】:ㄨㄕㄢ
【结构】:屋(半包围结构)山(独体结构)
【简体】:屋山
【繁体】:屋山
词语解释屋脊。泛指屋顶。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屋山[wūshān]⒈屋脊。泛指屋顶。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
引证解释⒈屋脊。引唐韩愈《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瞰,浑舍惊怕走折趾。”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⒉泛指屋顶。引宋范成大《中秋无月复次韵》:“屋山从捲杜陵茅,门径慵芟仲蔚蒿。”⒊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引宋周紫芝《竹坡诗话》:“顷时有数道人来丐食,拒而不与,乃题诗屋山而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夜大风雨,有雷火自屋山穿过,如电光一掣然,墙栋皆摇。”原注:“近房脊之墙谓之屋山,以形似山也。”
网络解释屋山屋山,读音为wūshān,是一个汉语词语,泛指屋顶。
综合释义屋脊。唐韩愈《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瞰,浑舍惊怕走折趾。”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泛指屋顶。宋范成大《中秋无月复次韵》:“屋山从捲杜陵茅,门径慵芟仲蔚蒿。”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宋周紫芝《竹坡诗话》:“顷时有数道人来丐食,拒而不与,乃题诗屋山而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夜大风雨,有雷火自屋山穿过,如电光一掣然,墙栋皆摇。”原注:“近房脊之墙谓之屋山,以形似山也。”屋山[wūshān]屋脊。宋.王安石〈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诗二首之二:「落木回飙动屋山,忽忆初来秋尚早。」宋.辛弃疾〈鹧鸪天.鸡鸭成群晚不收〉词:「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汉语大词典(1).屋脊。唐韩愈《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瞰,浑舍惊怕走折趾。”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2).泛指屋顶。宋范成大《中秋无月复次韵》:“屋山从捲杜陵茅,门径慵芟仲蔚蒿。”(3).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宋周紫芝《竹坡诗话》:“顷时有数道人来丐食,拒而不与,乃题诗屋山而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夜大风雨,有雷火自屋山穿过,如电光一掣然,墙栋皆摇。”原注:“近房脊之墙谓之屋山,以形似山也。”
国语辞典屋脊。屋山[wūshān]⒈屋脊。引宋·王安石〈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诗二首之二:「落木回飙动屋山,忽忆初来秋尚早。」宋·辛弃疾〈鹧鸪天·鸡鸭成群晚不收〉词:「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辞典修订版屋脊。宋.王安石〈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诗二首之二:「落木回飙动屋山,忽忆初来秋尚早。」宋.辛弃疾〈鹧鸪天.鸡鸭成群晚不收〉词:「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其他释义1.屋脊。2.泛指屋顶。3.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
1.济源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有小浪底大坝、王屋山、五龙口等景点。
2.王屋山东南五百里,有一片黄河泛滥积淤而成的荒原,长八百里,宽两百余里,杂草丛生,了无人烟。
3.两个月前在洪雅瓦屋山享受了一次云海日出,这次芬航航班上,一夜无眠,再次邂逅绝美日出。
4.王屋山的秋色是明丽的,也是凝重的,是静谧的,也是灵秀的,是苍凉也是炽情的,更是鲜美的。
5.一路行来,但见王屋山峰峦叠嶂,气壮势雄,宫观林立,泉瀑争流,树古石奇。
6.王屋山以主峰天坛为中心,这里有一山突起、群峰环绕、丘阜卑围的拔地通天之势,独具“王者风范”,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之意境。
7.华屋山丘,人生易老,这是谁也没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8.北玄昊天域,南朱城地域,东青屋山域,西白赤河域,另有东北罗浮域,东南武夷域,西北云台域,东南牛首域。
9.夕阳西下,霞光万道,草屋、山涧流水、小瀑布……
10.越己巳春仲,南垞忽以二竖交侵,致有华屋山邱感,缘旅榇不便久羁,料理归乡井,后令子长君铎跋涉来滇,出其先大人诗文若干卷属予叙。
读音:wū
[wū]
(1)(名)房子:~顶|~脊。
(2)(名)房间:茅~|里~。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