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孙吴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孙吴

孙吴

【拼音】:sūn wú

【注音】:ㄙㄨㄣㄨˊ

【结构】:孙(左右结构)吴(上下结构)

【简体】:孙吴

【繁体】:孫吳

解释

词语解释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着《兵法》十三篇。吴起着《吴子》四十八篇。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孙吴[sūnwú]⒈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着《兵法》十三篇。吴起着《吴子》四十八篇。⒉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

引证解释⒈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著《兵法》十三篇。吴起著《吴子》四十八篇。引《荀子·议兵》:“孙吴用之,无敌於天下。”杨倞注:“孙,谓吴王闔閭将孙武;吴,谓魏武侯将吴起也。”南朝梁简文帝《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卫霍。口里虽谭周孔文,怀中不舍孙吴略。”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清洪昇《长生殿·剿寇》:“军令分明,争看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孙吴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⒉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引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汉宛陵县地,后汉建安十三年,孙吴分置寧国县。”

网络解释孙吴(三国时期政权)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综合释义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著《兵法》十三篇。吴起著《吴子》四十八篇。《荀子·议兵》:“孙吴用之,无敌於天下。”杨倞注:“孙,谓吴王闔閭将孙武;吴,谓魏武侯将吴起也。”南朝梁简文帝《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卫霍。口里虽谭周孔文,怀中不舍孙吴略。”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清洪昇《长生殿·剿寇》:“军令分明,争看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孙吴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汉宛陵县地,后汉建安十三年,孙吴分置寧国县。”孙吴[人名:称孙武与吴起。二人皆精兵法,善用兵,世人每并称之。@@@@@称孙膑与吴起。孙膑为孙武之后,善兵法,故亦与吴起并称。三国时孙权所建立的吴国,后人称为「孙吴」。也称为「大吴」、「东吴」。#####]人名:称孙武与吴起。二人皆精兵法,善用兵,世人每并称之。@@@@@称孙膑与吴起。孙膑为孙武之后,善兵法,故亦与吴起并称。三国时孙权所建立的吴国,后人称为「孙吴」。也称为「大吴」、「东吴」。

汉语大词典(1).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著《兵法》十三篇。吴起著《吴子》四十八篇。《荀子·议兵》:“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杨倞注:“孙,谓吴王阖闾将孙武;吴,谓魏武侯将吴起也。”南朝梁简文帝《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卫霍。口里虽谭周孔文,怀中不舍孙吴略。”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清洪升《长生殿·剿寇》:“军令分明,争看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孙吴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2).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汉宛陵县地,后汉建安十三年,孙吴分置宁国县。”

国语辞典人名:(1)​称孙武与吴起。二人皆精兵法,善用兵,世人每并称之。(2)​称孙膑与吴起。孙膑为孙武之后,善兵法,故亦与吴起并称。孙吴[sūnwú]⒈人名:(1)​称孙武与吴起。二人皆精兵法,善用兵,世人每并称之。(2)​称孙膑与吴起。孙膑为孙武之后,善兵法,故亦与吴起并称。⒉三国时孙权所建立的吴国,后人称为「孙吴」。

辞典修订版人名:(1)称孙武与吴起。二人皆精兵法,善用兵,世人每并称之。(2)称孙膑与吴起。孙膑为孙武之后,善兵法,故亦与吴起并称。三国时孙权所建立的吴国,后人称为「孙吴」。也称为「大吴」、「东吴」。

孙吴造句更多 >>

1.经过辨认,简牍是各时期益阳县衙署档案及公私文书,涉及人口、田亩、物产、赋税、司法等,时代为战国楚、秦、张楚、西汉、东汉和三国孙吴

2.三国时候孙吴建都武昌建业,前后五十九年;东晋时候建都建康,前后一百零二年;宋建都建康,前后五十八年;齐建都建康,前后二十二年梁建都建康,前后五。

3.纵观孙吴初年不仅在江南地区推行了屯田制度,而且也采用了曹魏的户调制度,就是对这一情况的真实反映。

4.本文以黑龙江省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为例,从论证目标、约束条件和论证方法等方面对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论证。

5.所以,在半个多世纪里,孙吴一直将益阳置于部都尉下进行军事管理。

6.东拒孙吴,西定巴蜀,南镇荆襄,北吞曹魏,普天率土只想那两朝八百。

7.中国大陆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的邮政编码是。

8.只常听说道家老庄,儒家孔孟,兵家孙吴、法家商韩、鬼谷阴阳、墨农商工等等,却从不曾听过有乾家之说。

9.这不,一个时辰不到,整个京城就知道了,吴丞相之孙吴耀林,被叶家叶一鸣气得吐血晕过去了。

10.荆州一失,西蜀不可避免地一撅不振,直至灭亡,而上游要障尽失的孙吴也只能在陆抗死后,王浚的楼船下一片降幡了。

字义分解

读音:sūn,xùn

[sūn]

[ sūn ]

1. 儿子的儿子:孙子。孙女。

2.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子女)。

3.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孙子的子女)。玄孙(曾孙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孙(贵族的子孙后代)。

4.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孙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5. 姓。

[ xùn ]

1. 古同“逊”。

读音:wú

[wú]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孙吴相关成语

孙吴相关词语

关于孙吴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天吴

下一个:东门吴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