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
【拼音】:bǐ lù
【注音】:ㄅ一ˇㄌㄨˋ
【词性】:名词、动词。
【结构】:笔(上下结构)录(上下结构)
【简体】:笔录
【繁体】:筆錄
词语解释笔录bǐlù。(1)记录下来的文字。笔录[bǐlù]⒈用笔记录。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英putdown;笔录[bǐlù]⒈记录下来的文字。英note;record;
基础解释用笔记录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笔录bǐlù记录下来的文字
网络解释笔录笔录
综合释义用笔记载登录。如:「他随身带着一本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如:「审判笔录」、「讯问笔录」。笔录[bǐlù]用笔记载登录。【造句】他随身带着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笔录[bǐlù]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造句】审判笔录、讯问笔录。
汉语大词典(1).笔记一类的著作,如:宋魏泰撰有《东轩笔录》。(2).用笔记录。茅盾《童年·父亲的三年之病》:“父亲口说,母亲笔录。”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八章三:“第二种手续,是见闻所及,随时笔录。”(3).指记录下来的文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社会日报》就说……笔录也和我的本意不合。”
国语辞典用笔记载登录,如:「他随身带著一本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笔录[bǐlù]⒈用笔记载登录。例如:「他随身带著一本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⒉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例如:「审判笔录」、「讯问笔录」。
辞典修订版用笔记载登录,如:「他随身带着一本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如:「审判笔录」、「讯问笔录」。
辞典简编版用笔记载登录。 【造句】他随身带着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 【造句】审判笔录、讯问笔录
其他释义①用笔记录:您口述,由我给您~。②记录下来的文字:口供~。
反义词 记录
1.银利来集体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职责:欢迎访客、安顿会议、笔录并打字、抄写平时信函及报告。
2.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3.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书;也可以口头申请,由赔偿义务机关记入笔录。
4.等等…警官同志,我想知道你们来到底是做笔录的,还是给我开验伤报告的?
5.银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职责:接待访客、安排会议、笔录并打字、写作日常信函及报告。
6.不过看到在派出所里做笔录的小聂一身伤,再瞧瞧看守室里低头不响的小偷,这事没有半点水分。
7.银利来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职责:接待访客、安排会议、笔录并打字、书写日常信函及报告。
8.据此,原告方认为,王、胡、彭三人的笔录矛盾百出。
9.提高讯问、询问笔录的质量可以从实体、程序、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寻找有效的途径。
10.这份笔录,转送到文史馆,文史馆的大多数人看了第一段,就不屑再看了,因为“洪武”。
读音:bǐ
[bǐ]
(1)(名)写字画图的用具
(2)(名)(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败~。
(3)(动)用笔写出:代~。
(4)(名)笔画:“大”字有三~。
(5)量词。ɑ)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
读音:lù
[lù]
(1)(动)记载;抄写:记~|登~。
(2)(动)原指为备用而登记;后转指采取或任用:收~|~用。
(3)(名)用做记载物的名称:目~|语~|同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