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渴
【拼音】:fán kě
【注音】:ㄈㄢˊㄎㄜˇ
【结构】:烦(左右结构)渴(左右结构)
【繁体】:煩渴
词语解释1.烦躁干渴。烦渴[fánkě]⒈烦躁干渴。
基础解释烦躁干渴。
引证解释⒈烦躁干渴。引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一来是鞍马上困倦,二来是腹内烦渴。”
网络解释烦渴烦渴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烦躁干渴。
汉语大词典烦躁干渴。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一来是鞍马上困倦,二来是腹内烦渴。”
1.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
2.绿豆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心、胃热盛及痈肿、丹毒等证,对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及酒食中毒,大量饮服绿豆,均有解救作用。
3.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
4.《本草从新》言其“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5.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6.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7.梨的果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8.梨果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9.建议膳食中每天多加一个梨,梨的果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伤津烦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
10.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读音:fán
[fán]
(1)(形)苦闷、厌烦:~恼。
(2)(形)又多又乱:要言不~。
(3)(动)烦劳(请人帮忙的客气话):~您给看一下。
读音:kě
[kě]
(1)(动)口干想喝水:解~。
(2)(副)迫切地:~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