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飔
【拼音】:liáng sī
【注音】:ㄌ一ㄤˊㄙ
【结构】:凉(左右结构)飔(左下包围结构)
【繁体】:涼颸
词语解释亦作'凉飔'。凉风。
基础解释亦作/'凉飔/',亦作/'凉飔/'。凉风。
引证解释⒈亦作“凉颸”。凉风。引南朝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颸。”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是节岁穷纪,关树荡凉颸。”明屠隆《昙花记·尼僧说法》:“旭日散松阴,凉颸浣竹林。”闻一多《红烛·春之首章》:“凉飔挟着湿润的土气,在鼻蕊间正冲突着。”
网络解释凉飔liángsīㄌㄧㄤˊㄙㄧ
网友释义liángsīㄌㄧㄤˊㄙㄧ亦作“凉颸”。凉风。南朝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颸。”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是节岁穷纪,关树荡凉颸。”明屠隆《昙花记·尼僧说法》:“旭日散松阴,凉颸浣竹林。”闻一多《红烛·春之首章》:“凉飔挟着湿润的土气,在鼻蕊间正冲突着。”
汉语大词典亦作“凉飔”。凉风。南朝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飔。”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是节岁穷纪,关树荡凉飔。”明屠隆《昙花记·尼僧说法》:“旭日散松阴,凉飔浣竹林。”闻一多《红烛·春之首章》:“凉飔挟着湿润的土气,在鼻蕊间正冲突着。”
其他释义1.亦作'凉飔'。2.凉风。
读音:liáng,liàng
[liáng]
[ liáng ]1. 温度低:凉快。凉爽。凉意。凉气。阴凉。凉丝丝。凉亭。荒凉。
2. 喻灰心,失望:听到这消息,我凉了半截。
3.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五凉(前、后、南、北、西)。
[ liàng ]1. 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把开水凉一凉再喝。
读音:sī
[sī]
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