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
【拼音】:chén shòu
【注音】:ㄔㄣˊㄕㄡˋ
【结构】:陈(左右结构)寿(半包围结构)
【简体】:陈寿
【繁体】:陳壽
词语解释⒈ (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陈寿[chénshòu]⒈(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
基础解释(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
国语辞典⒈ 人名。(西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陈寿[chénshòu]⒈人名。(西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着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
法语Chen Shou
其他释义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
1.陈寿着《三国》,纵论天下三分!曹魏家族、刘备父子、孙氏兄弟,笑到最后的人!历史如江水滔滔,距其越远越清晰。
2.“一日无书,百日荒芜。”这是古代诗人陈寿说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如果没有书,人类文明将无法延续下去。而书,也是一个伴我成长的伴侣。
3.在陈寿送看来,门户网站集体进军团购领域,无非是先“占个坑”,在彼此角力的激烈竞争中惟恐落后。
4.《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5.陈寿到了陕西,立即查出廖堂以奉诏制毡幄为名,搜刮民财,赢金数万,准备送给宫中权幸。
6.依我看就是他孙子关彝辈都不清楚了,所以陈寿就采访不了,只有用。
7.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8.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读过的竹简、帛书,一捆捆一堆堆放在角落里无人过问,陈寿却把它搬了出来。
9.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
10.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爬到山坡上去读书;当夜阑人静的时候,陈寿仍然独坐在书院的烛光下刻苦攻读。
读音:chén
[chén]
1.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2.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3.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读音:shòu
[shòu]
(1)(名)活得岁数大;长命
(2)(名)年岁;生命:长~|~命。
(3)(名)寿辰:做~|~面。
(4)(名)婉辞;生前预备的;装殓死人的:~材|~衣。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