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匡
【拼音】:yǎn kuāng
【注音】:一ㄢˇㄎㄨㄤ
【结构】:眼(左右结构)匡(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见'眼眶'。
基础解释见/'眼眶/',1.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框儿:~里含着泪水。
引证解释⒈见“眼眶”。
网络解释眼匡'
汉语大词典见“眼眶”。《汉语大词典》:眼眶 拼音:yǎnkuàng亦作“眼匡”。(1).眼皮边缘所构成的框。《释名·释形体》:“睫,插也,接也,插于眼眶而相接也。”明吴宽《谢屠公送西域眼镜》诗:“持之近眼眶,偏宜对书帙。”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十二岁的林道静厌恶地瞅瞅她的所谓父母亲,眼眶里浮着泪珠。”(2).泛指眼睛周围的部位。宋欧阳修《憎苍蝇赋》:“或集眉端,或沿眼眶。”如:他把眼眶揉红了。(3).眼界;见识。清周亮工《与陈其园书》:“瘦铁吟诚铁中之铮铮者,弟竟昧其人,始知天下多异材,我辈眼匡有限也。”清梁章钜《退庵随笔·躬行》:“今人眼匡愈大,手头愈松,毫无此流风馀韵矣。”
读音:yǎn
[yǎn]
(1)(名)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
(2)(名)(~儿)小洞;窟窿:泉~|炮~|拿针扎一个~儿。
(3)(名)(~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儿。
(4)(名)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者黑子中间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手不能下成活棋。
(5)(名)戏曲中的拍子:一板一~。
(6)(量)用于井;窑洞:一~井|一~旧窑洞。
读音:kuāng
[kuāng]
(1)(动)〈书〉纠正:~正|~谬。
(2)(动)〈书〉帮助;救:~助。
(3)(动)〈方〉估计:~计|~算。
(4)(动)料
(5)(动)(多见于早期白话):不~。
(6)(动)(Kuā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