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之祈
【拼音】:wú zhī qí
【注音】:ㄨˊㄓㄑ一ˊ
【结构】:无(独体结构)之(独体结构)祈(左右结构)
【繁体】:無之祈
词语解释1.即无支祁。无之祈[wúzhīqí]⒈即无支祁。
基础解释即无支祁。
引证解释⒈即无支祁。参见“无支祁”。引宋朱熹《楚辞辩证下·天问》:“如今世俗僧伽降无之祈、许逊斩蛟蜃精之类,本无稽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
网络解释无之祈无之祈,读音是wúzhīqí,汉语词语,指无支祁。
综合释义即无支祁。宋朱熹《楚辞辩证下·天问》:“如今世俗僧伽降无之祈、许逊斩蛟蜃精之类,本无稽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参见“无支祁”。
汉语大词典即无支祁。宋朱熹《楚辞辩证下·天问》:“如今世俗僧伽降无之祈、许逊斩蛟蜃精之类,本无稽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参见“无支祁”。《汉语大词典》:无支祁(无支祁) 拼音:wúzhīqí亦作“无支奇”。亦作“无支祈”。古代传说中淮水水怪名。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楚州有渔人,忽于淮中钓得古铁锁,挽之不绝,以告官,刺史李阳大集人力引之。锁穷,有青猕猴跃出水,复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太平御览》卷八八二引《淮地记》:“按,《古岳渎经》云:禹治水,止桐柏山,乃获淮涡水神,名曰无支祁。”明刘基《郁离子·省敌》:“无支祈与河伯斗,以天吴为元帅,相抑氏副之。”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无支祁,镇在龟山的山脚下。”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qí
[qí]
(1)(动)祈祷;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2)(动)请求;希望。
(3)(Q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