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袈裟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袈裟

袈裟

【拼音】:jiā shā

【注音】:ㄐ一ㄚㄕㄚ

【词性】:名词。

【结构】:袈(上下结构)裟(上下结构)

【简体】:袈裟

【繁体】:袈裟

解释

词语解释袈裟jiāshā。(1)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袈裟[jiāshā]⒈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英cassock;

基础解释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引证解释⒈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竺僧度·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声,曄曄之色,不与易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鏤。”清黄遵宪《石川鸿斋英偕僧来谒张副使余赋此以解嘲》诗:“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宽衣博袖将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和尚尼姑托着黑色的钵,披着黄色袈裟,整队地出现在街头巷尾。”

网络解释袈裟梵语kas!a^ya,巴利语kasa^ya或kasa^va。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又作莲服、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迦罗沙曳。意译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为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

综合释义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竺僧度·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声,曄曄之色,不与易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鏤。”清黄遵宪《石川鸿斋英偕僧来谒张副使余赋此以解嘲》诗:“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宽衣博袖将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和尚尼姑托着黑色的钵,披着黄色袈裟,整队地出现在街头巷尾。”

汉语大词典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竺僧度·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铿锵之声,晔晔之色,不与易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镂。”清黄遵宪《石川鸿斋英偕僧来谒张副使余赋此以解嘲》诗:“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宽衣博袖将毋同,只少袈裟念珠耳。”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和尚尼姑托着黑色的钵,披着黄色袈裟,整队地出现在街头巷尾。”

国语辞典出家人的法衣。梵语kaṣāya的音译。意指不是正色。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须染色,不可著正色衣服。因用长方形布片连缀而成,宛如水稻田的界画。袈裟[jiāshā]⒈出家人的法衣。梵语kaṣāya的音译。意指不是正色。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须染色,不可著正色衣服。因用长方形布片连缀而成,宛如水稻田的界画。近法衣僧衣英语kasaya,apatchworkoutervestmentwornbyaBuddhistmonk德语Soutane(S)​法语kesa

辞典修订版出家人的法衣。梵语ka?āya的音译。意指不是正色。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须染色,不可着正色衣服。因用长方形布片连缀而成,宛如水稻田的界画。也称为「福田衣」、「莲华衣」、「水田衣」、「无垢衣」。

辞典简编版和尚披在外面的法衣。 【造句】佛教中的禅宗以袈裟及钵代代相传,作为佛法传承的信证。 △福田衣、莲华衣、水田衣、无垢衣

英语cassockscassock

法语kesa

其他释义1.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原译作'毠?',晋葛洪撰《字苑》改从衣作袈裟。

袈裟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僧衣 法衣

袈裟造句更多 >>

1.当你穿上爱情的婚纱我也披上和尚的袈裟

2.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要求,没想到彗思和尚精通法术,他念动咒语,把袈裟抛上了天空,顿时那袈裟变成了一片浮云,乌天黑地的,把整个南岳的前山和后山都遮蔽了。

3.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

4.佛像前面,是一张宽阔的供台,上面摆放着酥油灯、袈裟、项珠、铜碰铃、六弦琴、金刚杵等法器,还有一把大的有些夸张的镶金嵌银的铜法号。

5.先辈任职的江宁织造厂,现今还在南京的云锦博物馆,送了我一件云锦袈裟,以及韩国顶宇法师送我的金襕袈裟,那么漂亮、那么有气势,当然我也不敢披搭。

6.丹增旺堆穿着猩红色的袈裟,袒露着一条胳膊,开着摩托车扬长而去,王力急忙拿起手机发微信“二号,二号,目标出动。

7.这么多年来,我们有过欢乐,有过悲伤,走过马路,绕过大山,一起吃饭,一起喝汤,虽然你总不回我短信,但为师还是提醒你:八戒,天冷,出门披件袈裟

8.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

9.而他身后则是一个披紫金袈裟的矮小老僧,貌不惊人,但双目精芒炯盛,不怒自威,如顶立云中,挥斥八极。

10.忽然响起一声滴答,青年节号货车抵达,请你围上健康的哈达,披上快乐的袈裟,弹起幸福的琵琶,跳起成功的踢踏,五月四日愿你容光焕发!

字义分解

读音:jiā

[jiā]

(名)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

读音:shā

[shā]

名)袈裟;和尚披在外面的一种法衣。

袈裟相关成语

袈裟相关词语

关于袈裟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袈裟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黄颊

下一个:佛袈裟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