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精疾
【拼音】:gé jīng jí
【注音】:ㄍㄜˊㄐ一ㄥㄐ一ˊ
【结构】:蛤(左右结构)精(左右结构)疾(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因蛤附着脚跟久而得的肿痛病。蛤精疾[géjīngjí]⒈因蛤附着脚跟久而得的肿痛病。
引证解释⒈因蛤附着脚跟久而得的肿痛病。《北齐书·徐之才传》:“有人患脚跟肿痛,诸医莫能识。引之才曰:‘蛤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脚水中。’疾者曰:‘实曾如此。’之才为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荚。”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徐之才视乘船人之蛤精疾……此以博识者也。”
网络解释蛤精疾拼音:géjīngjí
解释因蛤附着脚跟久而得的肿痛病。
综合释义因蛤附着脚跟久而得的肿痛病。《北齐书·徐之才传》:“有人患脚跟肿痛,诸医莫能识。之才曰:‘蛤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脚水中。’疾者曰:‘实曾如此。’之才为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荚。”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徐之才视乘船人之蛤精疾……此以博识者也。”
出处《北齐书·徐之才传》:“有人患脚跟肿痛,诸医莫能识。之才曰:‘蛤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脚水中。’疾者曰:‘实曾如此。’之才为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荚。”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徐之才视乘船人之蛤精疾……此以博识者也。”
读音:gé,há
[gé]
[ gé ]1. 〔蛤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
2. 〔文蛤〕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有黑白两种,幼时称“棋子蛤”。
3. 〔蛤蚧〕爬行动物,土黄色,像壁虎,头大,尾部灰色,有红色斑点。中医用作强壮剂。
[ há ]1. 〔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蟆”读轻声)。
读音:jīng
[jīng]
(1)(形)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盐|~金。
(2)(名)提炼出来的精华:酒~|鱼肝油~。
(3)(形)完美;最好:~彩|~益求~。
(4)(形)细(跟‘粗’相对):~密|~确|~巧。
(5)(形)机灵心细:~明|~干|这孩子比大人还~。
(6)(动)精通:博而不~|~于针炙。
(7)(名)精神;精力:聚~会神|~疲力尽。
(8)(名)精液;精子:遗~|受~。
(9)(名)妖精。〈方〉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瘦|雨把衣服淋得~湿。
读音:jí
[jí]
(1)(名)疾病:积劳成~。
(2)(名)痛苦:~苦。
(3)(动)痛恨:~恶如仇。
(4)(形)急速;猛烈:~风|~驰|~走|大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