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复
【拼音】:kè fù
【注音】:ㄎㄜˋㄈㄨˋ
【词性】:动词。
【结构】:克(上下结构)复(上中下结构)
【简体】:克复
【繁体】:克復
词语解释克复kèfù。(1)能够恢复。(2)用武力收复失地。(3)克服。克复[kèfù]⒈能够恢复。例克复旧物。英resume;⒉用武力收复失地。例克复城池。英retake;recover;recapture;⒊克服。英overcome;surmount;conquer;getover;
基础解释∶能够恢复克复旧物∶用武力收复失地克复城池∶克服
引证解释⒈能够恢复。引《国语·晋语九》:“基於其身,以克復其所。”韦昭注:“始更修之於身,以能復其先。”《三国演义》第一〇三回:“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復旧物,永延汉祀。”⒉攻克收复。引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除患寧乱,克復旧都。”《水浒传》第一一七回:“请陛下早选良将,添调精鋭军马,同保乌龙岭关隘,以图退贼,克復城池。”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步》:“沪宁的克复,在看见电报的那天,我已经一个人私自高兴过两回了。”⒊犹克服。参见“克服”。引郭沫若《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他们不仅把老衰现象克复了,甚至连死亡现象都可以克复。”⒋用武力收复。引《晋书·王导传》:“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南史·宋纪上》:“公精贯朝日,气陵虹蜺,奋起灵武,大歼羣慝,剋復皇邑,奉歆神祇。”《梁书·武帝纪中》:“马仙琕大破魏军,斩馘十餘万,剋復胊山城。”《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唐薛调《无双传》:“仙客捨輜骑警走,归襄阳,村居三年。后知剋復,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⒌恢复。引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控左援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剋復旧好。”
网络解释克复(1).用武力收复。《晋书·王导传》:“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南史·宋纪上》:“公精贯朝日,气陵虹蜺,奋起灵武,大歼羣慝,克复皇邑,奉歆神祇。”《梁书·武帝纪中》:“马仙琕大破魏军,斩馘十馀万,克复胊山城。”《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唐薛调《无双传》:“仙客舍辎骑警走,归襄阳,村居三年。后知克复,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
综合释义能够恢复。《国语·晋语九》:“基於其身,以克復其所。”韦昭注:“始更修之於身,以能復其先。”《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復旧物,永延汉祀。”攻克收复。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除患寧乱,克復旧都。”《水浒传》第一一七回:“请陛下早选良将,添调精鋭军马,同保乌龙岭关隘,以图退贼,克復城池。”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步》:“沪宁的克复,在看见电报的那天,我已经一个人私自高兴过两回了。”犹克服。郭沫若《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他们不仅把老衰现象克复了,甚至连死亡现象都可以克复。”参见“克服”。用武力收复。《晋书·王导传》:“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南史·宋纪上》:“公精贯朝日,气陵虹蜺,奋起灵武,大歼羣慝,剋復皇邑,奉歆神祇。”《梁书·武帝纪中》:“马仙琕大破魏军,斩馘十餘万,剋復胊山城。”《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唐薛调《无双传》:“仙客捨輜骑警走,归襄阳,村居三年。后知剋復,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恢复。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控左援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剋復旧好。”克复[kèfù]能够恢复。《国语.晋语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三国演义.第一零三回》:「克复旧物,永延汉祀。」攻战而收复失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水浒传.第一一七回》:「以图退贼,克复城池。」克复[kèfù]战胜敌方而收复失地。【造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网友释义(1).用武力收复。《晋书·王导传》:“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南史·宋纪上》:“公精贯朝日,气陵虹蜺,奋起灵武,大歼羣慝,克复皇邑,奉歆神祇。”《梁书·武帝纪中》:“马仙琕大破魏军,斩馘十馀万,克复胊山城。”《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唐薛调《无双传》:“仙客舍辎骑警走,归襄阳,村居三年。后知克复,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2).恢复。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控左援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克复旧好。”
汉语大词典(1).能够恢复。《国语·晋语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韦昭注:“始更修之于身,以能复其先。”《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2).攻克收复。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除患宁乱,克复旧都。”《水浒传》第一一七回:“请陛下早选良将,添调精锐军马,同保乌龙岭关隘,以图退贼,克复城池。”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步》:“沪宁的克复,在看见电报的那天,我已经一个人私自高兴过两回了。”(3).犹克服。郭沫若《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他们不仅把老衰现象克复了,甚至连死亡现象都可以克复。”参见“克服”。(1).用武力收复。《晋书·王导传》:“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南史·宋纪上》:“公精贯朝日,气陵虹蜺,奋起灵武,大歼群慝,剋复皇邑,奉歆神祇。”《梁书·武帝纪中》:“马仙琕大破魏军,斩馘十馀万,剋复胊山城。”《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唐薛调《无双传》:“仙客舍辎骑警走,归襄阳,村居三年。后知剋复,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2).恢复。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控左援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剋复旧好。”
国语辞典能够恢复。克复[kèfù]⒈能够恢复。引《国语·晋语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三国演义·第一〇三回》:「克复旧物,永延汉祀。」⒉攻战而收复失地。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水浒传·第一一七回》:「以图退贼,克复城池。」反失守
辞典修订版能够恢复。《国语.晋语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三国演义.第一零三回》:「克复旧物,永延汉祀。」攻战而收复失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水浒传.第一一七回》:「以图退贼,克复城池。」
辞典简编版战胜敌方而收复失地。 【造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其他解释一、谓克胜复旧也。三国蜀、诸葛亮〈为后主伐魏诏〉:「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南史·宋武帝纪》:「投袂一起,则皇祀克复。」以兵力收回失地也。亦作克复。《晋书·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其他释义经过战斗而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地方):~失地。
1.而改变这种状况,光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哀叹是不够的,必须有“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的魄力和决心。
2.最新。而随着经济复苏,他们又克复了一些职位,并且偏爱那些对薪水请求恳求不高的应届毕业生。
3.天京攻陷之后,朝廷竟然不允许攻克天京的首功之臣曾国荃用八百里红旗报捷,咸丰帝临死遗言“克复金陵者封王”。
4.我辈聚首一方,应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奈何颓然不振,徒作楚囚对泣呢?
5.特别是当皇帝对陈克复表现出那种各别的赞赏时,他也放下了自己的大将军架子,对陈克复表示的跟对自家子侄一样。
6.中条山忠义民兵,在岳飞所派吴琦率领下,收复陕州,与武赳所克复的虢州,声气相通,卡住了金军自中原入关陕的咽喉。
7.是以有覆军之将,残民之将,怯懦之将,贪婪之将,曾无惩戒;所经之处,鸡犬一空,货财俱尽,及其面谀游说,反以克复受赏。
8.蛮夷之地,我只需三千轻骑便可。三军将士听令,今次之战,随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拭北狄,以振我大唐雄风!李靖。
9.陈克复忙滚鞍下马,弯腰行至杨广身前跪下谢恩。
10.效用:深层明净面部污垢,补充水分,淡化细纹,克复弹,令丰盈、透亮、润泽。
读音:kè
[kè]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读音:fù
[fù]
(1)(动)重复:~写|~制。
(2)(形)繁复:~姓|~分数|~比例。
(3)(动)转过去或转回来:反~无常|翻来~去|循环往~。
(4)(动)回答;答复:~信|请即电~。也作覆。
(5)(动)恢复:光~|收~|~婚。
(6)(动)报复:~仇。
(7)(副)再;又:旧病~发|死灰~燃|死而~苏|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