嗐声顿脚
【拼音】:hài shēng dùn jiǎo
【注音】:ㄏㄞˋㄕㄥㄉㄨㄣˋㄐ一ㄠˇ
【繁体】:嗐聲頓腳
词语解释亦作“嗐声顿脚”。形容惋惜、焦急或气愤的样子。
基础解释见/'嗐声跺脚/',亦作“嗐声顿脚”。形容惋惜、焦急或气愤的样子。
引证解释⒈见“嗐声跺脚”。
汉语大词典见“嗐声跺脚”。《汉语大词典》:嗐声跺脚(嗐声跺脚) 拼音:hàishēngduòjiǎo亦作“嗐声顿脚”。形容惋惜、焦急或气愤的样子。《红楼梦》第五十回:“凤姐儿也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做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红楼梦》第五二回:“只见宝玉回来,进门就嗐声顿脚。”管桦《清风店》:“另一个后生,气愤得鼓着胸脯,嗐声跺脚的接茬儿说。”
其他释义1.见'嗐声跺脚'。
读音:hài
[hài]
(1)(叹)表示伤感或惋惜。
(2)(叹)表示不满或懊悔。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dùn,dú
[dùn]
[ dùn ]1.稍停:他~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一~。
3.(头)叩地;(脚)跺地:~首。~足。
4.处理;安置:整~。安~。
5.立刻;忽然:~然。~悟。~生邪念。
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饭。被他说了一~。
7.姓。
8.疲乏:困~。劳~。
[ dú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读音:jiǎo,jué
[jiǎo]
[ jiǎo ](1)(名)人或动物的肢体中,支撑身体接触地面的部分:赤脚、跺脚、马脚。
(2)(名)物体的基部、下端:墙脚、桌脚、山脚。
(3)(量)计算用脚踢、踹、踩等动作的单位:连踢三脚、踹了两脚、踩了一脚。
[ jué ]同“角(jué)”。现多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