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
【拼音】:èr kōng
【注音】:ㄦˋㄎㄨㄥ
【结构】:二(独体结构)空(上下结构)
【简体】:二空
【繁体】:二空
词语解释佛教语。人空与法空。即悟入无我、无法之理,以破烦恼障和所知障。二空[èrkōng]⒈佛教语。人空与法空。即悟入无我、无法之理,以破烦恼障和所知障。
引证解释⒈佛教语。人空与法空。即悟入无我、无法之理,以破烦恼障和所知障。引《成唯识论》卷一:“今造此论,为於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唐王维《故大德净觉师碑铭》:“二空法外,何处进求;七觉分中,谁当决释。”赵殿成笺注:“二空,人、法两空也。”章炳麟《建玄宗教论》:“诸漏既尽,证得二空。是时种子既断,此识復何所在,是故为説菴摩罗识。”
网络解释二空【词语】:二空
综合释义佛教语。人空与法空。即悟入无我、无法之理,以破烦恼障和所知障。《成唯识论》卷一:“今造此论,为於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唐王维《故大德净觉师碑铭》:“二空法外,何处进求;七觉分中,谁当决释。”赵殿成笺注:“二空,人、法两空也。”章炳麟《建玄宗教论》:“诸漏既尽,证得二空。是时种子既断,此识復何所在,是故为説菴摩罗识。”二空[èrkōng]佛教谓我空和法空。在身心中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是我空。所有存在现象,都是条件的结合,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是法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六》:「能观十二因缘法,四谛二空真妙理。」
汉语大词典佛教语。人空与法空。即悟入无我、无法之理,以破烦恼障和所知障。《成唯识论》卷一:“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唐王维《故大德净觉师碑铭》:“二空法外,何处进求;七觉分中,谁当决释。”赵殿成笺注:“二空,人、法两空也。”章炳麟《建玄宗教论》:“诸漏既尽,证得二空。是时种子既断,此识复何所在,是故为说庵摩罗识。”
国语辞典佛教谓我空和法空。在身心中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是我空。所有存在现象,都是条件的结合,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是法空。二空[èrkōng]⒈佛教谓我空和法空。在身心中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是我空。所有存在现象,都是条件的结合,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是法空。引《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六》:「能观十二因缘法,四谛二空真妙理。」
辞典修订版佛教谓我空和法空。在身心中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是我空。所有存在现象,都是条件的结合,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是法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六》:「能观十二因缘法,四谛二空真妙理。」
1.第六至第九碗放上几片隘粑,最后一碗加糖煮成甜茶,称为“二空三圆四粑粑,后加一碗甜油茶,不吃十碗不过岗,乐得主人笑哈哈”。
2.故曰老板欲发工资与工人也,必先苦其于周二,劳其于周二,饿其于周二,空乏其于周二,行佛乱其于周二。所以周二再忙,给发工资就行!
3.指出唯识的我法二空和休谟的心物实体否定毕竟是立在两种不同文化的根基上,结果是形同而实质不同。
4.慕白,将来方毅可是我们混灵洞天的人才啊!万载第二,空前绝后!可能以后都很难出现空灵体了啊!
5.观其搜括军资,税及倡寮,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空虚之状,已显而有征。
6.第二空腔承接转动轴。
7.来自军方消息,星期二空军18架直升飞机已执行了28次任务,他们向绵阳、绵竹和彭县空投了12.5吨食品和其它救援物资。
8.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弱水三千;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空山。陈继儒
9.昨天发生的意外事件中,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的一名伞兵在东部柯斯特镇附近遭一名狙击手击伤。
10.坐落在成都凤凰山的第二空军团提供了空军支援.
读音:èr
[èr]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读音:kōng,kòng
[kōng]
[ kōng ]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 kòng ]1. 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
2. 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
3. 亏欠: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