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地祇
【拼音】:huáng dì qí
【注音】:ㄏㄨㄤˊㄉ一ˋㄑ一ˊ
【结构】:皇(上下结构)地(左右结构)祇(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对地神的尊称。皇地祇[huángdìqí]⒈对地神的尊称。
引证解释⒈对地神的尊称。引《旧唐书·礼仪志一》:“今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得稽古,义合缘情。”宋曾巩《本朝政要策·郊配》:“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祇,孟夏雩祀,用太祖配,如永泰之礼。”《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国初以来,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并以四祖迭配。”
网络解释皇地祇皇地祇是对地神的尊称,出自曾巩《本朝政要策·郊配》。
综合释义对地神的尊称。《旧唐书·礼仪志一》:“今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得稽古,义合缘情。”宋曾巩《本朝政要策·郊配》:“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祇,孟夏雩祀,用太祖配,如永泰之礼。”《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国初以来,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并以四祖迭配。”皇地祇[huángdìqí]
汉语大词典对地神的尊称。《旧唐书·礼仪志一》:“今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得稽古,义合缘情。”宋曾巩《本朝政要策·郊配》:“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祇,孟夏雩祀,用太祖配,如永泰之礼。”《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国初以来,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并以四祖迭配。”
其他释义1.对地神的尊称。
1.后土,在我国是与皇天上帝相对应、总司土地的大神,被古人尊称为“后土皇地祇”。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读音:qí,zhǐ
[qí]
[ qí ]1.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2.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3.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 zhǐ ]1.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