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箭
【拼音】:lìng jiàn
【注音】:ㄌ一ㄥˋㄐ一ㄢˋ
【词性】:名词。
【结构】:令(上下结构)箭(上下结构)
【简体】:令箭
【繁体】:令箭
词语解释令箭lìngjiàn。(1)古时军中传令用的小旗,竿上加箭头。(2)上司的指示。
基础解释(名)过去军队中用来发布命令时做凭据的东西,形状很像箭:拿着鸡毛当~|恭敬地接过~。
引证解释⒈也叫令旗。旧时军中发令所用的小旗,杆头加箭镞,故称。引清李渔《巧团圆·全节》:“﹝末持令箭上﹞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花月痕》第四二回:“謖如把酒临风,正在扬扬得意,忽然大营来了令箭,大加申飭,不準轻动。”⒉引申为号令。引浩然《艳阳天》第三卷第一三一章:“那会儿,只要马之悦有一个令箭暗暗传下来,在沟北边一队里,起码得有多一半人无条件地响应,指到哪儿,干到哪儿。”
网络解释令箭也叫令旗。旧时军中发令所用的小旗,杆头加箭镞,故称。清李渔《巧团圆·全节》:“﹝末持令箭上﹞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
综合释义也叫令旗。旧时军中发令所用的小旗,杆头加箭镞,故称。清李渔《巧团圆·全节》:“﹝末持令箭上﹞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花月痕》第四二回:“謖如把酒临风,正在扬扬得意,忽然大营来了令箭,大加申飭,不準轻动。”引申为号令。浩然《艳阳天》第三卷第一三一章:“那会儿,只要马之悦有一个令箭暗暗传下来,在沟北边一队里,起码得有多一半人无条件地响应,指到哪儿,干到哪儿。”
汉语大词典(1).也叫令旗。旧时军中发令所用的小旗,杆头加箭镞,故称。清李渔《巧团圆·全节》:“﹝末持令箭上﹞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花月痕》第四二回:“谡如把酒临风,正在扬扬得意,忽然大营来了令箭,大加申饬,不准轻动。”(2).引申为号令。浩然《艳阳天》第三卷第一三一章:“那会儿,只要马之悦有一个令箭暗暗传下来,在沟北边一队里,起码得有多一半人无条件地响应,指到哪儿,干到哪儿。”
国语辞典旧时军中主将发布命令时的令旗,因它在杆头加箭镞,形状像箭,故称为「令箭」。
辞典修订版旧时军中主将发布命令时的令旗,因它在杆头加箭镞,形状像箭,故称为「令箭」。《薛仁贵征辽事略》:「臣得元帅令箭,只来探车驾何往?」也称为「令旗」。
辞典简编版旧时军中主将发号施令时所使用的旗帜。因在杆头加箭镞,形状像箭,故称为「令箭」。 【造句】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作。
其他解释用以发令之箭也。清制大将军、将军督抚、提镇,均用三角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均用方旗,用云缎为之,销金书清汉令字,及清汉官衔,箭镞以铁为之,移送兵部,配制笴羽,钤印颁发。见《清通考》。
其他释义古代军中传令的小旗,竿头如箭镞,故称。
1.见过太多拿着鸡毛当令箭,坐个不大不小的位置便自觉社会栋梁的职场白领,谭斌觉得这点尤其难得。
2.哦,这么好听的名字,令箭荷花,象!回复本帖。
3.有种境界叫揸住支鸡毛当令箭,有种开溜叫啊崩叫狗越叫越走,有种失望叫好无飞士,有种开车叫揸车,有种补衣服叫车衫。
4.持我令箭回城外大营,一个时辰内,把上个月的账册搬到这里,迟了半刻,军法从事!
5.结果表明采用令箭传输机制的传输效率比采用碰撞检测的高,并在实际应用中证明了这一点。
6.他在邻村地主家扛长工,早出晚归不能整天看守娘娘庙,就给了我个鸡毛当令箭,叫我在放假时常驻他家,形影不离看管五斗四嫂子。
7.那么,如果有了“小费或奖励合法化”的具体意见,难免会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将之变为变相的强制性支付,反而增加旅游成本。
8.要求检验员在检验每道工序和产品时,必须做到“一看,二摸,三量,四听,五问,六记”,平时要“鸡毛当令箭,无事找事做,小题大做”。
9.搞笑语录: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以不变应万变不离其宗,成事不足挂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敌,举头望明月几时有,呆若木鸡毛当令箭,一泻千里共婵娟。
10.有些“临时工”素质不高,工作方式粗暴,拿着鸡毛当令箭,甚至暴力执法,违规执法,跨权限执法,不讲程序。
读音:líng,lǐng,lìng
[lìng]
[ líng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lìng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读音:jiàn
[jiàn]
(名)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