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战争
【拼音】:é tǔ zhàn zhēng
【注音】:ㄜˊㄊㄨˇㄓㄢˋㄓㄥ
【简体】:俄土战争
【繁体】:俄土戰爭
词语解释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两国进行了十余次战争,俄国胜多负少,相继夺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俄国力图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因遭英、法等国反对,未能成功。俄土战争(俄土戰爭)[étǔzhànzhēng]⒈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两国进行了十余次战争,俄国胜多负少,相继夺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俄国力图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因遭英、法等国反对,未能成功。
基础解释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
网络解释俄土战争俄土战争(俄语:Русско-ТурцияВойна,土耳其语:Rus-TürkSavaşı),是指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旨在结束地跨欧亚非三洲、曾经长达数个世纪的扩张和征服的奥斯曼帝国和其藩属克里木汗国对俄罗斯的侵略。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和土耳其在俄国内战中的干预通常也被认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战争。合并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黑海出海口。这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合释义从@@@@@世纪末至@@@@@世纪末,两国进行了十余次战争,俄国胜多负少,相继夺得黑海沿岸、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大片土地。俄国力图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因遭英、法等国反对,未能成功。
法语Guerre russo-turque de 1877-1878
其他解释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土耳其之怨讐日深,巴尔干半岛各民族分起思借俄之助,要求脱离土耳其而独立。公元一八七五年,土属黑塞歌维那、波思尼亚二州先叛,明年,布加利亚、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亦应之。俄、英、奥、德等国劝土帝改革内政,不听,俄遂对土宣战,攻陷普利佛那(plevna)要塞,是为俄土战争。无何,希腊亦趁势助俄。土惧,因与俄结圣斯忒法诺(SanStefano)条约,巴尔干几全入俄国势力之下。英、奥不平,准备与俄开战,以德相俾士麦之斡旋,于一八七八年六月,开列国会议于柏林,另订新约。其要点有五:
1.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
读音:é
[é]
(副)一会儿;突然间:~而。
读音:tǔ
[tǔ]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读音:zhàn
[zhàn]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
读音:zhēng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