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六金身
【拼音】:zhàng liù jīn shēn
【注音】:ㄓㄤˋㄌ一ㄡˋㄐ一ㄣㄕㄣ
【简体】:丈六金身
【繁体】:丈六金身
词语解释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引证解释⒈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引《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宋刘昌诗《芦浦笔记·佛牙》:“常闻佛号丈六金身。”元李翀《日闻录》:“戏问佞佛者曰:‘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也,何为而有丈六金身。’曰:‘既成而变也。’”
网络解释丈六金身(佛教名词)【丈六金身】(术语)传灯录曰:'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黄金色。'北史曰:'时蜀沙门法成,率僧数千人,铸丈六金身。'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术语: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黄金色。
综合释义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宋刘昌诗《芦浦笔记·佛牙》:“常闻佛号丈六金身。”元李翀《日闻录》:“戏问佞佛者曰:‘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也,何为而有丈六金身。’曰:‘既成而变也。’”
汉语大词典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宋刘昌诗《芦浦笔记·佛牙》:“常闻佛号丈六金身。”元李翀《日闻录》:“戏问佞佛者曰:‘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也,何为而有丈六金身。’曰:‘既成而变也。’”
国语辞典佛像。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佛像。
其他解释?谓化身佛之身量也。《北史·胡叟传》:「时蜀沙门法成率僧数千人铸丈六金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所现之形皆真金色。」按,丈六金身,为化身佛,以人身八尺,佛倍之而为丈六也。
其他释义1.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1.在她丈夫旁边,那真是一种丈六金身。
读音:zhàng
[zhàng]
(1)(量)长度单位;十尺。
(2)(动)丈量(土地):清~。
(3)(名)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
(4)(名)丈夫(用于某些亲戚的尊称):姑~。
读音:liù
[li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shēn
[shēn]
(1)(名)身体:~上。
(2)(名)指生命:奋不顾~。
(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
(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
(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
(6)(名)(~儿)(量)用于衣服:做两~儿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