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鬲
【拼音】:dǐng gé
【注音】:ㄉ一ㄥˇㄍㄜˊ
【结构】:鼎(半包围结构)鬲(上中下结构)
词语解释鼎与鬲。泛指煮器。鼎鬲[dǐnggé]⒈鼎与鬲。泛指煮器。
引证解释⒈鼎与鬲。泛指煮器。引唐陆龟蒙《食鱼》诗:“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宋司马光《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元吾丘衍《周秦刻石释音·郑樵石鼓音序》:“呜呼,鼎鬲远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
网络解释鼎鬲鼎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dǐnglì,解释为鼎与鬲。
网友释义词语解释唐陆龟蒙《食鱼》诗:“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宋司马光《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元吾丘衍《周秦刻石释音·郑樵石鼓音序》:“呜呼,鼎鬲远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
汉语大词典鼎与鬲。泛指煮器。唐陆龟蒙《食鱼》诗:“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宋司马光《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元吾丘衍《周秦刻石释音·郑樵石鼓音序》:“呜呼,鼎鬲远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
其他释义1.鼎与鬲。泛指煮器。
读音:dǐng
[dǐng]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
(2)(副)正当、正在:~盛。
读音:gé,lì
[gé]
[ gé ]1. 〔鬲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
[ lì ]1. 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