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拼音】:yuán hóng
【结构】:袁(上中下结构)宏(上下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简体】:袁宏道
【繁体】:袁宏道
词语解释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向民歌学习。作品以小品文为出色。有《袁中郎全集》。⒈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向民歌学习。作品以小品文为出色。有《袁中郎全集》。
网络解释袁宏道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网友释义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世人认为袁宏道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国语辞典人名。(西元1568?~1610)字中郎,明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万历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诗文重妙悟而轻模仿,学者称为「公安体」。著有《袁中郎集》。袁宏道[yuánhóngdào]⒈人名。(西元1568?~1610)字中郎,明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万历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诗文重妙悟而轻模仿,学者称为「公安体」。著有《袁中郎集》。英语YuanHongdao(1568-1610),Mingdynastypoetandtravelwriter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1568?~1610)字中郎,明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万历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诗文重妙悟而轻模仿,学者称为「公安体」。着有《袁中郎集》。
其他释义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向民歌学习。作品以小品文为出色。有《袁中郎全集》。
读音:yuán
[yuán]
1. 姓。
读音:hóng
[hóng]
(1)(形)宏大:~伟|宽~。
(2)(Hónɡ)姓。
读音:dào
[]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