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良
【拼音】:míng liáng
【注音】:ㄇ一ㄥˊㄌ一ㄤˊ
【结构】:明(左右结构)良(上下结构)
【简体】:明良
【繁体】:明良
词语解释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明良[míngliáng]⒈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引证解释⒈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引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宋沉括《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邇均欢。”清唐甄《潜书·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终为桀紂之暴,君臣之际,反覆如是,可不为寒心乎!”
网络解释明良明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íngliáng,是指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
综合释义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宋沉括《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邇均欢。”清唐甄《潜书·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终为桀紂之暴,君臣之际,反覆如是,可不为寒心乎!”明良[míngliáng]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汉语大词典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宋沈括《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迩均欢。”清唐甄《潜书·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终为桀纣之暴,君臣之际,反覆如是,可不为寒心乎!”
国语辞典语本《书经.益稷谟》:「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指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明良[míngliáng]⒈语本指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引《书经·益稷谟》:「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等传·赞曰》:「君臣明良,志协议从。」
辞典修订版语本《书经.益稷谟》:「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指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等传.赞曰》:「君臣明良,志协议从。」
其他释义1.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1.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
2.庄有恭哈哈大笑,忆及几年前的和珅,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冒失小伙,行事只凭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之气,若非聪明良善,怕是早就丢了性命。
3.昆明良骏物流有限公司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站。
4.臣等万幸,所逢盛世,交际明良,交效华封之祝,常沾明日之光,膽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献颂以闻。
5.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6.这是瓷艺堂的冠顶联,该联既概括了德化瓷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又隐现了其主人陈明良搜奇寻古的艰辛和美好愿望。
7.这是有权势的墓主人生前授意玉人的特意契刻的痕迹,应将这类“凹弧痕”诠释为“玉契符”,说明良渚文化时期确已有玉卜兆及玉契符。
读音:míng
[míng]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读音:liáng
[liáng]
(1)(形)好:优~|~好|善~|~药苦口|~策|~辰。
(2)(名)善良的人:除暴安~。
(3)(副)很:~久|获益~多|用心~苦。
(4)(Liá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