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腥苴熟
【拼音】:yǐn xīng jū shú
【注音】:一ㄣˇㄒ一ㄥㄐㄨㄕㄨˊ
【繁体】:飲腥苴熟
词语解释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人刚死,使口含珠贝或生稻之米,安葬前,在苞苴上放置熟物祭奠死者。饮腥苴熟[yǐnxīngjūshú]⒈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人刚死,使口含珠贝或生稻之米,安葬前,在苞苴上放置熟物祭奠死者。
基础解释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
引证解释⒈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人刚死,使口含珠贝或生稻之米,安葬前,在苞苴上放置熟物祭奠死者。参见“饭腥”。引《孔子家语·问礼》:“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高,某復。’然后饮腥苴熟。”
网络解释饮腥苴熟饮腥苴熟是一个成语,拼音是yǐnxīngjūshú,解释是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
综合释义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人刚死,使口含珠贝或生稻之米,安葬前,在苞苴上放置熟物祭奠死者。《孔子家语·问礼》:“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高,某復。’然后饮腥苴熟。”参见“饭腥”。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人刚死,使口含珠贝或生稻之米,安葬前,在苞苴上放置熟物祭奠死者。
其他释义1.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人刚死,使口含珠贝或生稻之米,安葬前,在苞苴上放置熟物祭奠死者。
读音:yǐn,yìn
[yǐn]
[ yǐn ]1.喝,有时特指喝酒:痛~。~料。~食。~水思源。
2.可以喝的东西:冷~。
3.饮子:香苏~。
4.中医指稀痰。
5.心里存着;含着:~恨。
[ yìn ]给牲畜水喝:~牲口。马~过了。
读音:xīng
[xīng]
(1)(名)生肉;现指肉类鱼类等食物:荤~。
(2)(名)鱼虾等的难闻的气味:~味儿|~气|~臭|~膻。
读音:jū,chá
[jū]
[ jū ]1. 大麻的雌株,开花后能结果实。
2. 鞋里垫的草。
[ chá ]1. 浮草,枯草:“如彼栖苴”。
读音:shú,shóu
[shú]
[ shú ]1. 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饭熟了。
2.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成熟。瓜熟蒂落。
3. 程度深:熟睡。熟思(经久而周密地思考)。深思熟虑。
4. 做某种工作时间长了,精通而有经验:熟练。娴熟。熟习。熟能生巧。
5. 习惯,常见,知道清楚:熟人。熟悉。熟记(强记)。轻车熟路。
6. 经过加工炼制的:熟铁。熟皮子。熟石膏。熟石灰。
[ shóu ]1.口语,义同“熟”(shú)
2.另见 sh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