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颖
【拼音】:máo yǐng
【注音】:ㄇㄠˊ一ㄥˇ
【结构】:毛(独体结构)颖(左右结构)
【简体】:毛颖
【繁体】:毛穎
词语解释毛笔的别称。因唐·韩愈作寓言《毛颖传》以笔拟人,而得此称。毛颖[máoyǐng]⒈毛笔的别称。因唐·韩愈作寓言《毛颖传》以笔拟人,而得此称。
引证解释⒈毛笔的别称。因唐韩愈作寓言《毛颖传》以笔拟人,而得此称。引宋陈渊《越州道中杂诗》之十二:“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诗:“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清唐孙华《笔床》诗:“毛颖秃时应避席,君苗烧后渐生埃。”
网络解释毛颖(上海市医药卫生青联委员)毛颖,男,1967年8月生。医学博士。上海市医药卫生青联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综合释义毛笔的别称。因唐韩愈作寓言《毛颖传》以笔拟人,而得此称。宋陈渊《越州道中杂诗》之十二:“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诗:“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清唐孙华《笔床》诗:“毛颖秃时应避席,君苗烧后渐生埃。”毛颖[máoyǐng]颖,笔尖、笔端。毛颖指毛笔。唐韩愈有《毛颖传》。《宣和画谱.卷二零.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
汉语大词典毛笔的别称。因唐韩愈作寓言《毛颖传》以笔拟人,而得此称。宋陈渊《越州道中杂诗》之十二:“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诗:“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清唐孙华《笔床》诗:“毛颖秃时应避席,君苗烧后渐生埃。”
国语辞典颖,笔尖、笔端。毛颖指毛笔。唐韩愈有《毛颖传》。毛颖[máoyǐng]⒈颖,笔尖、笔端。毛颖指毛笔。唐韩愈有《毛颖传》。引《宣和画谱·卷二〇·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
辞典修订版颖,笔尖、笔端。毛颖指毛笔。唐韩愈有《毛颖传》。《宣和画谱.卷二零.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
其他释义毛笔的代称。唐代韩愈作《毛颖传》,以毛笔拟人,因得名: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1.在“讥戏不近人情”中,将毛笔拟人为管城子毛颖,并为他设计了“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三友,与毛颖“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2.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辨》,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3.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辨》,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
读音:máo
[máo]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4.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5.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6. 行动急躁:毛躁。
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8.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9. 货币贬值:钱毛了。
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11. 姓。
读音:yǐng
[yǐng]
1.(名)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实的带芒的外壳:~果。
2.(形)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短~羊毫(笔)。
3.(形)聪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