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货币罪
【拼音】:wěi zào huò bì zuì
【繁体】:偽造貨幣罪
【拼音】:wěi zào huò bì zuì
词语解释法律名词。凡意图供行使之用,而伪造、变造通用之货币、纸币、银行券者,为伪造货币罪。
网友释义伪造货币罪,是指没有货币制作、发行权的人,非法制造外观上足以使一般人误认为是货币的假货币,妨害货币的公共信用的行为。
读音:wěi
[wěi]
(1)(形)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币|~令。
(2)(形)不合法的:~造|~选。
读音:zào
[zào]
(1)(动)做;制作:创~|建~|~纸。
(2)(动)假编;捏造:~谣。
(3)(名)指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专用于诉讼的两方:两~|甲~。
(4)(量)〈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早~|一年三~。
(5)(动)前往;到:~访|登峰~极。
(6)(动)成就:~诣|深~。
(7)(动)培养:可~之才。
读音:huò
[huò]
(1)(名)货币;钱:通~。
(2)(名)货物;商品:百~|订~|销~|~真价实。
(3)(名)指人(骂人的话):笨~|烂~。
(4)(动)出卖:~卖。
读音:bì
[bì]
(名)货币:硬~|银~|纸~|人民~。
读音:zuì
[zuì]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