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人
【拼音】:dǎn rén
【繁体】:撣人
【拼音】:shàn rén
词语解释⒈ 缅甸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泰国。约256万人(1985年)。讲掸语。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纺织业较发达。⒈缅甸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泰国。约256万人(1985年)。讲掸语。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纺织业较发达。
网友释义掸族(Shan),一般指分布在缅甸联邦共和国境内的泰民族。缅甸官方将分布在掸邦高原的泰民族命名为“掸(Shan)”,分布在掸邦高原边缘和其它地区的泰民族命名为“昆(Khun)”、“允(Yun)”、“罕底(Khanti)”、“小掸(ShanGale)”、“大掸(ShanGyi)”、“毛掸(Mawshan)”、“泰兰(TaiLem)”、“泰隆(TaiLon)”、“泰那(TaiLay)”等不同族称。实际上,缅甸各地的泰民族并不承认缅甸官方的民族划分,对外均统一自称“泰(Tai)”,普通缅族人称其为“掸(Shan)”。掸族(Shan)与泰国的泰族(Thai)、柬埔寨的泰族(Tai)、越南的...
汉语大词典古代官名。掌探取帝王旨意告诉国人。《周礼·夏官·序官》:“掸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郑玄注:“掸人,主掸序王意以语天下。”《宋书·礼志二》:“不然则行人巡省,掸人诵志。”
辞典修订版亚洲中南半岛的一支民族。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的掸邦。公元初,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和东南亚北部,并曾建立掸国,十四世纪时,则在缅甸北部建立阿瓦王朝。公元一九四八年缅甸独立后,三十三个土司邦联合为掸邦,获得一定的自治权。掸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茶叶、甘蔗和罂粟等。
辞典简编版亚洲中南半岛的一支民族。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的掸邦。公元初,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和东南亚北部,并曾建立掸国,十四世纪时,则在缅甸北部建立阿瓦王朝。公元1948年缅甸独立后,三十三个土司邦联合为掸邦,获得一定的自治权。掸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茶叶、甘蔗和罂粟等。
其他释义掸人(shàn-):缅甸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泰国。约256万人(1985年)。讲掸语。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纺织业较发达。
读音:dǎn,shàn
[dǎn]
[ dǎn ]1. 用鸡毛或布条绑成的除尘用具:掸子。掸帚。掸甩子。
2. 用掸子轻轻拂打或抽:掸得很干净。
[ shàn ]1. 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2. 缅甸民族之一,大多数居住在掸邦。
读音:rén
[rén]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