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渚隋堤
【拼音】:bǎn zhǔ suí dī
【注音】:ㄅㄢˇㄓㄨˇㄙㄨㄟˊㄉ一
词语解释指的是板渚津和隋堤柳,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板渚隋堤[bǎnzhǔsuídī]⒈指板渚津和隋堤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
引证解释⒈指板渚津和隋堤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参见“板城渚口”。引清王士禛《秋柳》诗之二:“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瑯琊大道王。”惠栋注:“《隋书》:煬帝自板渚引河达於淮海,谓之御河,河畔植柳树名曰隋堤。”郁达夫《薄奠》中:“﹝北京﹞平则门外,有一道城河……两岸的垂杨古道,倒影入河水中间,也大有板渚隋堤的风味。”
综合释义指板渚津和隋堤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清王士禛《秋柳》诗之二:“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瑯琊大道王。”惠栋注:“《隋书》:煬帝自板渚引河达於淮海,谓之御河,河畔植柳树名曰隋堤。”郁达夫《薄奠》中:“﹝北京﹞平则门外,有一道城河……两岸的垂杨古道,倒影入河水中间,也大有板渚隋堤的风味。”参见“板城渚口”。
网友释义【词目】板渚隋堤【读音】bǎnzhǔsuídī【解释】指板渚津和隋堤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
汉语大词典指板渚津和隋堤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清王士禛《秋柳》诗之二:“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惠栋注:“《隋书》:炀帝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植柳树名曰隋堤。”郁达夫《薄奠》中:“﹝北京﹞平则门外,有一道城河……两岸的垂杨古道,倒影入河水中间,也大有板渚隋堤的风味。”参见“板城渚口”。
其他释义1.指板渚津和隋堤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
读音:bǎn
[bǎn]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
读音:zhǔ
[zhǔ]
(1)(形)众;许多。
(2)(名)〈书〉水中的小洲:江~|沙~|浅~。
读音:suí,duò
[suí]
[ suí ]1. 中国朝代名:隋代。
2. 姓。
[ duò ]1. 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既祭,则藏其隋”。
2. 古同“堕”,垂落。
读音:dī
[dī]
(名)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