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怛之心
【拼音】:cè dá zhī xīn
【词性】:成语。
【简体】:恻怛之心
【繁体】:惻怛之心
【拼音】:cè dá zhī xīn
词语解释指对别人的不幸产生的同情怜悯之心。⒈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
网友释义恻怛之心,汉语成语,拼音是cèdázhīxīn,意思是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出自晋·苻郎《苻子》。
国语辞典同情怜悯之心。前秦.苻朗《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也作「恻隐之心」。恻怛之心[cèdázhīxīn]⒈同情怜悯之心。前秦·苻朗也作「恻隐之心」。引《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成语解释恻怛之心
出处晋·苻郎《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其他释义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
反义词 恻隐之心
1.当然,要行法度,一要人主有至诚恻怛之心,这是行法度的思想保证,二要众建贤才,这是行法度的组织保证。
2.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https://www.chazidian.com/zj-51375/查字典造句]网
3.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51375/造句]
读音:cè
[cè]
(形)悲伤、怜悯:悱~|~隐|~然|缠绵悱~。
读音:dá
[dá]
(形)〈书〉忧伤;悲苦。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