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器
【拼音】:cái qì
【注音】:ㄘㄞˊㄑ一ˋ
【结构】:材(左右结构)器(上中下结构)
【简体】:材器
【繁体】:材器
词语解释1.建筑用的材木和器物。2.才能与器识。材器[cáiqì]⒈建筑用的材木和器物。⒉才能与器识。
基础解释建筑用的材木和器物。才能与器识。
引证解释⒈建筑用的材木和器物。引《周礼·夏官·掌固》:“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孙诒让正义:“材即材木,器谓斧斤梩锄版筑之属,用以穿堑为沟池及筑城郭也。”⒉才能与器识。引《汉书·王吉传》:“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陈书·建安王叔卿传》:“性质直有材器,容貌甚伟。”唐白居易《李佑授晋州刺史制》:“某官李佑,夙负材器,累经任用,当领军郡,颇著政声。”宋司马光《乞优老上殿札子》:“若昇必不可留,则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清姜宸英《周亮工墓碣铭》:“公材器挥霍,善经济,喜议论。”
网络解释材器材器,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建筑用的材木和器物。《周礼·夏官·掌固》:“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孙诒让正义:“材即材木,器谓斧斤梩锄版筑之属,用以穿堑为沟池及筑城郭也。”才能与器识。《汉书·王吉传》:“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陈书·建安王叔卿传》:“性质直有材器,容貌甚伟。”唐白居易《李佑授晋州刺史制》:“某官李佑,夙负材器,累经任用,当领军郡,颇著政声。”宋司马光《乞优老上殿札子》:“若昇必不可留,则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清姜宸英《周亮工墓碣铭》:“公材器挥霍,善经济,喜议论。”可供建筑制造的材木。《周礼.夏官.掌固》:「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才能器度。《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
汉语大词典(1).建筑用的材木和器物。《周礼·夏官·掌固》:“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孙诒让正义:“材即材木,器谓斧斤梩锄版筑之属,用以穿堑为沟池及筑城郭也。”(2).才能与器识。《汉书·王吉传》:“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陈书·建安王叔卿传》:“性质直有材器,容貌甚伟。”唐白居易《李佑授晋州刺史制》:“某官李佑,夙负材器,累经任用,当领军郡,颇著政声。”宋司马光《乞优老上殿札子》:“若升必不可留,则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清姜宸英《周亮工墓碣铭》:“公材器挥霍,善经济,喜议论。”
国语辞典可供建筑制造的材木。材器[cáiqì]⒈可供建筑制造的材木。引《周礼·夏官·掌固》:「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⒉才能器度。引《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
辞典修订版可供建筑制造的材木。《周礼.夏官.掌固》:「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才能器度。《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
1.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延纳,於用人之际,务求其德於己相侔,未能随材器使,以致每叹乏人。
2.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所谓可小知不可大受,可大受不可小知也。
3.泰西日报尝谓我朝内外臣工泥古不通今,所学非所用,偏重科甲,上下相蒙,植党营私,卖官鬻爵,不能量材器使,有一人而兼数任者。
4.绶材器不逾常品,事兄嫂过谨,为时所称。[www。chazidian。com/zj-46388/造句]
读音:cái
[cái]
(1)(名)木料;泛指材料:木~|钢~|就地取~。
(2)(名)棺材。
(3)(名)资料:素~|题~。
(4)(名)有才能的人:人~。
读音:qì
[qì]
(1)(动)用具:瓷~|木~|~物。
(2)(名)器官:消化~。
(3)(名)度量;才能:~量|大~晚成。
(4)(动)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