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
【拼音】:cháng nián qī
【结构】:常(上下结构)年(独体结构)期(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整年度”,英语对应词则为“OrdinaryTime”。
基础解释基督宗教的礼仪年历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期,特别是指拉丁礼天主教会的礼仪年当中的普通礼仪期间,虽然其他西方基督教宗派的礼仪体制也使用这个名词
法语Temps ordinaire
综合释义常年期以周来作为计算单位,部分主日亦为教会节日或庆日,如天主圣三节(圣三一主日)、基督普世君王节等。常年期为期34周,各主日以“常年期第○○主日”称之,但有时会根据每年圣诞节与复活节日期的不同而减少;惟常年期第34主日(即基督普世君王节)必定是常年期最后一个主日,时间也固定在圣诞节前的第五个星期日。通常分配给常年期的的礼仪颜色是绿色。部分新教宗派,如圣公宗和信义宗,将常年期前段称为“显现期”(Epiphanyseason)、常年期后段称为“圣灵降临期”(SeasonafterPentecost)。东正教则没有常年期的设置,直接以日期来对主日进行编号。
读音:cháng
[cháng]
(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
(3)(副)时常;常常:~来|~往。
(4)姓。
读音:nián
[nián]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
读音:qī,jī
[qī]
[ qī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
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3.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4. 限度:“征敛无期求索无度”。
5. 必,决定:“期死,非勇也”。
6.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 jī ]1. 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