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异辞
【拼音】:chuán wén yì cí
【注音】:ㄔㄨㄢˊㄨㄣˊ一ˋㄘˊ
【词性】:成语。
【简体】:传闻异辞
【繁体】:傳聞異辭
词语解释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为听到的传说。异辞:言辞不同。原指记录年代远近不同的事情,措辞各有所不同。后指辗转相传的事说法不一致。传闻异辞[chuánwényìcí]⒈亦作“传闻异词”。⒉《春秋》笔法之一。谓记录年代久远的事,措辞有所不同。⒊传闻的事说法不一致。
引证解释⒈亦作“传闻异词”。⒉《春秋》笔法之一。谓记录年代久远的事,措辞有所不同。参阅《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引《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⒊传闻的事说法不一致。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足下黑子》:“又《北梦琐言》载西门军容与吴行鲁事亦同,岂一事而传闻异词耶?”清何琇《樵香小记·焚廪浚井》:“战国时杂説繁兴,一事而传闻异词,名姓时代互异者,诸子之书,不知凡几。”
综合释义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台事~,我们如堕五里雾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网友释义传闻异辞,成语,读音为chuánwényìcí,释义为传说不一致。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
汉语大词典亦作“传闻异词”。(1).《春秋》笔法之一。谓记录年代久远的事,措辞有所不同。《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参阅《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2).传闻的事说法不一致。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足下黑子》:“又《北梦琐言》载西门军容与吴行鲁事亦同,岂一事而传闻异词耶?”清何琇《樵香小记·焚廪浚井》:“战国时杂说繁兴,一事而传闻异词,名姓时代互异者,诸子之书,不知凡几。”
国语辞典春秋处理历史材料,分为所见之世、所闻之世、所传闻之世,依此三世远近而有不同的措辞。对于年代久远,由传闻而得知的事,记载得比较简略,称为「传闻异辞」。《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曰?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汉.何休.解诂:「所见者,谓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世也。」后泛称歧异不一的传述言辞。传闻异辞[chuánwényìcí]⒈春秋处理历史材料,分为所见之世、所闻之世、所传闻之世,依此三世远近而有不同的措辞。对于年代久远,由传闻而得知的事,记载得比较简略,称为「传闻异辞」。汉·何休·解诂:「所见者,谓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世也。」后泛称歧异不一的传述言辞。引《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曰?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成语解释传闻异辞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春秋处理历史材料,分为所见之世、所闻之世、所传闻之世,依此三世远近而有不同的措辞。对于年代久远,由传闻而得知的事,记载得比较简略,称为传闻异辞。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曰?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休˙注:所见者,谓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世也。后泛称歧异不一的传述言辞。
其他解释春秋书法之一。《左传·隐公元年》:「公子益师卒。」;《公羊传》:「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注:「所见者,为昭、定、哀,己与父时事也。传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异辞者,于所见之世,大夫卒,有罪无罪,皆日录之。于所闻之世,大夫卒,无罪者日录,有罪者不日。于所传闻之世,大夫卒,有罪无罪皆不日。」按,此则所谓异辞者,盖言春秋书法因三世而异其辞耳。今人多误解传闻异辞之语,而用为传述之辞不一致之义,失之矣。
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其他释义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1."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毁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
2.“倘不及时采摭编次成书,恐更历年,所传闻异辞,纵有搜辑之人,必遗残缺舛讹之弊。
3.对某些历史现象有争论并没有什么不正常,因为传闻异辞在所难免。
4.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5.“倘不及时采摭编次成书,恐更历年,所传闻异辞,纵有搜辑之人,必遗残缺舛讹之弊。(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6."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毁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81494/造句网
7.台事传闻异辞,我们如堕五里雾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读音:chuán,zhuàn
[chuán]
[ chuán ]1.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2.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zhuàn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传》。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读音:wén
[wén]
(1)(动)听见:~见。
(2)(名)消息:新~。
(3)(名)名声:艳~。
(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
(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
读音:yì
[yì]
(1)(形)有分别;不相同:~口同声|大同小~。
(2)(形)奇异;特别:~香|~闻。
(3)(形)惊奇;奇怪:惊~|深以为~。
(4)(形)另外的;别的:~日|~地。
(5)(形)分开:离~。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