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刀
【拼音】:shāo dāo
【注音】:ㄕㄠㄉㄠ
【结构】:烧(左右结构)刀(独体结构)
【繁体】:燒刀
词语解释1.亦称'烧刀子'。2.即烧酒。
基础解释亦称/'烧刀子/'。即烧酒。
引证解释⒈亦称“烧刀子”。即烧酒。参见“烧酒”。引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外郎,这场事多亏了你,叫张千去买一壶烧刀子与你吃咱。”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京师之烧刀,舆隶之纯绵也。然其性兇憯,不啻无刃之斧斤。”明阮大鋮《燕子笺》第八出:“老儿,我晓得你的尊性,裱完时,就要几杯烧刀儿到口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又打了几斤烧刀,开怀畅饮。”老舍《赵子曰》第一:“客人们要喝酒,老板就能供给从京北用猪尿脬运来的,真正原封、漏税的‘烧刀子’。”
网络解释烧刀烧刀(shāodāo)是一个汉语词语,亦称“烧刀子”。即烧酒。
综合释义亦称“烧刀子”。即烧酒。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外郎,这场事多亏了你,叫张千去买一壶烧刀子与你吃咱。”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京师之烧刀,舆隶之纯绵也。然其性兇憯,不啻无刃之斧斤。”明阮大鋮《燕子笺》第八出:“老儿,我晓得你的尊性,裱完时,就要几杯烧刀儿到口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又打了几斤烧刀,开怀畅饮。”老舍《赵子曰》第一:“客人们要喝酒,老板就能供给从京北用猪尿脬运来的,真正原封、漏税的‘烧刀子’。”参见“烧酒”。
汉语大词典亦称“烧刀子”。即烧酒。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外郎,这场事多亏了你,叫张千去买一壶烧刀子与你吃咱。”明谢肇浙《五杂俎·物部三》:“京师之烧刀,舆隶之纯绵也。然其性凶憯,不啻无刃之斧斤。”明阮大铖《燕子笺》第八出:“老儿,我晓得你的尊性,裱完时,就要几杯烧刀儿到口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又打了几斤烧刀,开怀畅饮。”老舍《赵子曰》第一:“客人们要喝酒,老板就能供给从京北用猪尿脬运来的,真正原封、漏税的‘烧刀子’。”参见“烧酒”。
1.“再来瓶烧刀子”,“俺们是自己酿滴米酒,兑了水不上头嘛”。
2.吃一口凉哇哇的蒜瓣排黄瓜,然后泯一口火辣辣的烧刀子。
3.肉是香浓的红烧獐子肉,酒是火辣的烧刀子,四人吃得酣畅淋漓。
4.作为此次天外重组,最热门的天外,应属乐山大佛、八达岭、烧刀子这个天外了。
5.俩人常在一起啃手把鱼,喝烧刀子。
6.手撕牛肉干、风干牛肉、马奶发酵酒、乌海二锅头、烧刀子酒。
7.我倒要看看拳打脚踢会不会重蹈覆辙呢!来到酒楼,我买了一包卤牛肉和一坛烧刀子,乘上了前往泰山的马车。
8.在墨脱小镇上的唯一一个酒馆,我们俩相识,冰冷的冬日,就着那一碗碗烧刀子酒,我们俩相知。
9.白酒又称“烧酒”、“烧刀子”、“老白干”等,是一种蒸馏酒,是中国特有的。
10.烫上二两烧刀子,边品着五香花生米的味道,边听着蝈蝈的鸣唱,其乐融融。
读音:shāo
[shāo]
(1)(动)使东西着火
(2)(动)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水|~砖。
(3)(名)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茄子。
(4)(名)烹调方法;就是烤:叉~|~鸡。
(5)(动)发烧:他现在~得厉害。
(6)(名)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退了。
(7)(名)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
读音:dāo
[dāo]
(1)(名)用来切、割、削、砍、铡、斩的工具:菜~。
(2)(名)刀形的东西:冰~。
(3)(量)纸张的计算单位;一百张叫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