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礼
【拼音】:jiàn lǐ
【注音】:ㄐ一ㄢˋㄌ一ˇ
【结构】:僭(左右结构)礼(左右结构)
【简体】:僭礼
【繁体】:僭禮
词语解释越礼。僭礼[jiànlǐ]⒈越礼。
引证解释⒈越礼。引《礼记·郊特牲》:“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汉王充《论衡·感类》:“孔子,大人也,讥管仲之僭礼。”《汉书·五行志上》:“两观,僭礼之物,天灾之者,若曰,僭礼之臣可以去。已见辠徵,而后告可去,此天意也。”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也邪通用例》:“鲁僭礼之国,太庙之中,牺牲服器之等,必有不如礼者。”
网络解释僭礼僭礼,拼音jiànlǐ,出处《礼记·郊特牲》。
综合释义越礼。《礼记·郊特牲》:“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汉王充《论衡·感类》:“孔子,大人也,讥管仲之僭礼。”《汉书·五行志上》:“两观,僭礼之物,天灾之者,若曰,僭礼之臣可以去。已见辠徵,而后告可去,此天意也。”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也邪通用例》:“鲁僭礼之国,太庙之中,牺牲服器之等,必有不如礼者。”僭礼[jiànlǐ]越礼也。《礼记·郊特性》:「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
网友释义僭礼,拼音jiànlǐ,出处《礼记·郊特牲》。
汉语大词典越礼。《礼记·郊特牲》:“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汉王充《论衡·感类》:“孔子,大人也,讥管仲之僭礼。”《汉书·五行志上》:“两观,僭礼之物,天灾之者,若曰,僭礼之臣可以去。已见罪徵,而后告可去,此天意也。”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也邪通用例》:“鲁僭礼之国,太庙之中,牺牲服器之等,必有不如礼者。”
其他解释越礼也。《礼记·郊特性》:「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汉、王充《论衡·感类》:「讥管仲之僭礼。」
其他释义1.越礼。
1.认为:“以军礼同邦国”是西周、春秋军事法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对邦国僭礼行为的军事惩罚、对夷狄干扰中原礼治秩序行为的讨伐。
读音:jiàn
[jiàn]
(动)超越本分;古时称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器物等:~越|~号。
读音:lǐ
[lǐ]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