瘅疽
【拼音】:dān jū
【注音】:ㄉㄢㄐㄨ
【结构】:瘅(半包围结构)疽(半包围结构)
【繁体】:癉疽
词语解释恶疮。瘅疽[dānjū]⒈恶疮。
引证解释⒈恶疮。引《左传·襄公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疡于头。”杜预注:“癉疽,恶创。”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李氏头上生四处癉疽,脑溃,昼夜鸣叫。”
网络解释瘅疽瘅疽
综合释义恶疮。《左传·襄公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疡于头。”杜预注:“癉疽,恶创。”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李氏头上生四处癉疽,脑溃,昼夜鸣叫。”
出处《论衡.死伪》:“晋荀偃伐齐,……瘅疽生,疡于头。”
其他释义1.恶疮。
读音:dàn,dān
[dān]
[ dàn ]1. 由劳累造成的病。
2. 憎恨:彰善瘅恶。
3. 古同“疸”,黄疸病。
[ dān ]1. 中医指热症:脾瘅。火瘅(即“丹毒”)。
读音:jū
[jū]
(名)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