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辟
【拼音】:zhòng pì
【繁体】:重闢
词语解释⒈ 极刑;死罪。重辟(重闢)[zhòngpì]⒈极刑;死罪。
基础解释极刑;死罪。
引证解释⒈ 极刑;死罪。引:《陈书·孔奂传》:“沉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臺阁,人怀忧惧。”宋陆游《与尉论捕盗书》:“此十许人,皆负重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罗文毅》:“使应魁不死,将置重辟矣。”⒈极刑;死罪。引《陈书·孔奂传》:“沉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臺阁,人怀忧惧。”宋陆游《与尉论捕盗书》:“此十许人,皆负重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罗文毅》:“使应魁不死,将置重辟矣。”
综合释义极刑;死罪。《陈书·孔奂传》:“沉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臺阁,人怀忧惧。”宋陆游《与尉论捕盗书》:“此十许人,皆负重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罗文毅》:“使应魁不死,将置重辟矣。”
网友释义重辟,拼音是zhòngpì,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极刑;死罪。
汉语大词典极刑;死罪。《陈书·孔奂传》:“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宋陆游《与尉论捕盗书》:“此十许人,皆负重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罗文毅》:“使应魁不死,将置重辟矣。”
其他释义1.极刑;死罪。
1.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2.夜幕沉黑,天空中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夜色凝重,辟幽宫破旧的大殿内传来一丝幽微的烛光。
3.明珠和,闹得如此厉害,未罹重辟,柏究是一个大学士,偏为了科场舞弊,竟致身首两分,天下事原有幸有不幸哩!
4.早在笛安之前,“80后”作家就已亮出十八般武艺重辟文学路。
5.“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zj-25398/]
读音:zhòng,chóng
[zhòng]
[ zhò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2.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3. 价格高:重价收买。
4.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5.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7.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 chóng ]1.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3.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读音:bì,pī,pì
[pì]
[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 pì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 pī ][辟头](pī tóu)同“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