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
【拼音】:tài jí gōng
【注音】:ㄊㄞˋㄐ一ˊㄍㄨㄥ
【结构】:太(独体结构)极(左右结构)宫(上下结构)
【繁体】:太極宮
词语解释唐宫名。即隋·大兴宫。太极宫[tàijígōng]⒈唐宫名。即隋·大兴宫。
基础解释太极宫,是隋唐长安城宫城,与大明宫、兴庆宫统称三大内。
引证解释⒈唐宫名。即隋大兴宫。唐武德元年改称。龙朔后,皇帝常居大明宫,或遇大礼大事,则居太极宫。以其在西,故曰西内。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北故宫城内。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大内》。
网络解释太极宫(隋唐长安宫殿)太极宫,是隋、唐两代的皇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
综合释义唐宫名。即隋大兴宫。唐武德元年改称。龙朔后,皇帝常居大明宫,或遇大礼大事,则居太极宫。以其在西,故曰西内。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北故宫城内。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大内》。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
汉语大词典唐宫名。即隋大兴宫。唐武德元年改称。龙朔后,皇帝常居大明宫,或遇大礼大事,则居太极宫。以其在西,故曰西内。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北故宫城内。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大内》。
其他释义1.唐宫名。即隋大兴宫。唐武德元年改称。龙朔后﹐皇帝常居大明宫﹐或遇大礼大事﹐则居太极宫。以其在西﹐故曰西内。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北故宫城内。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大内》。
1.“有异谋”的罪名,便从宴居的“南内”兴庆宫移居到“西内”太极宫。
2.首先,从殿名看,临湖殿应是太极宫中临湖之殿,所以失载,或因事后被毁,或因改名失记。
3.龙朔二年(662),高宗李治身患风痹,恶太极宫“湫湿”。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177926/
4.龙朔二年(662),高宗李治身患风痹,恶太极宫“湫湿”。[https://www。chazidian。com/zj-177926/查字典太极宫造句]
读音:tài
[tài]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读音:jí
[jí]
(1)(名)顶点;尽头:登峰造~|无所不用其~(用尽可能使用的各种手段)。
(2)(名)地球的南北两端;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流出的一端:南~|北~|阴~|阳~。
(3)(动)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一时之盛。
(4)(形)最终的;最高的:~度|~端|~量。
(5)(副)表示达到最高度:~重要|~少数。注意:~重要|~少数。注意
读音:gōng
[gōng]
1.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殿。行~。故~。东~。
2.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龙~。月~。蟾~。
3.庙宇的名称:碧霞~。雍和~。
4.群众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少年~。民族~。劳动人民文化~。
5.指子宫:~颈。刮~。~外孕。
6.姓。
7.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见〖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