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自明
【拼音】:jīng wèi zì míng
【注音】:ㄐ一ㄥㄨㄟˋㄗˋㄇ一ㄥˊ
【词性】:成语。
【简体】:泾渭自明
【繁体】:涇渭自明
词语解释泾渭自明jīngwèizìmíng。(1)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基础解释见/'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两件事截然不同。多指是非或好坏的分别很清楚。
引证解释⒈见“涇渭分明”。
综合释义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同“泾渭分明”。泾渭自明[jīngwèizìmíng]见'泾渭分明'。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小引〉:「今上御极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尧舜之世,虽困处菰芦,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汉语大词典见“泾渭分明”。《汉语大词典》:泾渭分明(泾渭分明) 拼音:jīngwèifēnmíng亦作“泾渭自分”。亦作“泾渭自明”。泾渭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玉娇梨》第十九回:“柳生与小弟有约,相会之期,也不出数日。大家一会,泾渭自分矣。”《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人物的形象在对比中高低自显,人物的性格在映衬里泾渭分明。”
成语词典版0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小引〉:「今上御极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尧舜之世,虽困处菰芦,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其他释义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同“泾渭分明”。
读音:jīng
[jīng]
(1)(名)泾河;发源于甘肃;流入陕西。
(2)(名)泾县;在安徽。
读音:wèi
[wèi]
(名)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读音:zì
[zì]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míng
[míng]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