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讲
【拼音】:qǐ jiǎng
【结构】:起(左右结构)讲(左右结构)
【简体】:起讲
【繁体】:起講
【拼音】:qǐ jiǎng
词语解释起讲qǐjiǎng。(1)八股文的第三股,概要叙述全文,以引发议论。起讲[qǐjiǎng]⒈八股文的第三股,概要叙述全文,以引发议论。英outline;
引证解释⒈八股文中的第三段文字,是议论开始的部分。引《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只得每卷只看一个起讲。”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干了十年的革命战争,对于别的国家也许是值得惊奇的,对于我们却好似八股文章还只作了破题、承题和起讲,许多热闹文章都还在后面。”
网络解释起讲八股文中的第三段文字,是议论开始的部分。《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
网友释义起讲,汉语词语,拼音qǐjiǎng,八股文中的第三段文字,是议论开始的部分。
汉语大词典八股文中的第三段文字,是议论开始的部分。《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只得每卷只看一个起讲。”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干了十年的革命战争,对于别的国家也许是值得惊奇的,对于我们却好似八股文章还只作了破题、承题和起讲,许多热闹文章都还在后面。”
国语辞典明清八股文中,破题、承题之后,有总论一段,概说全文,作为议论的开始,称为「起讲」。起讲[qǐjiǎng]⒈明清八股文中,破题、承题之后,有总论一段,概说全文,作为议论的开始,称为「起讲」。
辞典修订版明清八股文中,破题、承题之后,有总论一段,概说全文,作为议论的开始,称为「起讲」。也称为「原起」。
其他释义1.八股文中的第三段文字,是议论开始的部分。
1.周墨扬心中不由暗喜,于是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洋洋洒洒,不过半日功夫便已写完。
2.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
3.先拟一个崇高伟大的主题,然后破题、承题、起讲……,八股而已。
4.看到这些小子实在是想不出来了,林轩拿起讲台上的粉笔,转过身去,迅速的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名垂千古李白诗篇。
5.陈池毫不避讳的编排着陆超,语气中,显露出深深的鄙视意味,骂到痛愤处,他还拿起讲台上的粉笔朝着陆超脑门儿上砸了过去。
6.本书特点是把测度论的基本内容与概率论的基本内容结合在一起讲述,论述严谨,条理清…
7.我还清楚地记得,有天晚上,我给你买来一棵小小的圣诞树,还跟你讲起自己的童年。
8.组织老干部外出参加街道清洁活动,老同志三人一行到路边检拾纸屑、烟头、塑料等垃圾,倡导从小事做起,讲求团结奉献精神,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9.听刘伟这么说陈逸龙微微的抬起头来想好奇的注视这事态的发展,果不其然笑面虎拿起讲台上面的“擀面杖”。
10.沃尔夫森说:“家长很难找到时间和孩子一起讲故事,但讲故事可以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读音:jiǎng
[jiǎng]
(1)(动)说(本义):~故事|他高兴得话都~不出来了。
(2)(动)解释;说明:~书|这个字有几个~法|这本书是~气象的。
(3)(动)商量;商议:~价儿。
(4)(动)就某方面说;论:~技术他不如你;~干劲儿他比你足。
(5)(动)讲求:~卫生|~团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