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职
【拼音】:fèng zhí
【注音】:ㄈㄥˋㄓˊ
【结构】:奉(上下结构)职(左右结构)
【繁体】:奉職
词语解释谓奉行职事。奉职[fèngzhí]⒈谓奉行职事。
引证解释⒈谓奉行职事。引《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东观汉记·周荣传》:“﹝荣﹞尽心奉职,夙夜不怠。”明王琼《双溪杂记》:“皆不责问陆完等奉职不效之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袁世凯等奏折》:“臣等奉职无状,政策不能取信於民,抚衷惭惧,罔知所措。”
网络解释奉职奉职是汉语词汇,拼音为fèngzhí,出自《史记·循吏列传序》,意为谓奉行职事。
综合释义谓奉行职事。《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东观汉记·周荣传》:“﹝荣﹞尽心奉职,夙夜不怠。”明王琼《双溪杂记》:“皆不责问陆完等奉职不效之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袁世凯等奏折》:“臣等奉职无状,政策不能取信於民,抚衷惭惧,罔知所措。”
网友释义奉职,汉语词汇。出自《史记·循吏列传序》,意为谓奉行职事。拼音:fèngzhí
汉语大词典谓奉行职事。《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东观汉记·周荣传》:“﹝荣﹞尽心奉职,夙夜不怠。”明王琼《双溪杂记》:“皆不责问陆完等奉职不效之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袁世凯等奏折》:“臣等奉职无状,政策不能取信于民,抚衷惭惧,罔知所措。”
其他释义1.谓奉行职事。
1.张所长洗手奉职,深得研究员们的佩服。
2.葆桢精核吏事,治尚严肃,属吏懔懔奉职,宿将骄蹇者绳以法,不稍假借。
3.校长奉职无状,深自愧悚,甘引咎戾,退让贤能。
4.江南自军事定后已逾十年,疆吏习为宽大,葆桢精覈吏事,治尚严肃,属吏懔懔奉职。
5.制曰:恪共奉职,良臣既殚,厥心贞顺,宜家淑女,爰从其贵尔,州同职衔黎逢泰之妻陈氏含章。
6.然而,无论我何时来到他的病床边,他总是被来自他奉职教堂的人所包围,他们又唱又祷告。
7.博学能文,为政平和,对百姓很宽松和气,深受吏民爱戴,称他有古代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之风。
8.自武汉举义,彷徨受任,出领民部,又统一政府成立,始厕内务之席,猎总理之位,首尾年余,奉职无状,而于维持秩序,赞助共和,虽不敢告劳,亦幸免于罪。
9.校长奉职无状,深自愧悚,甘引咎戾,退让贤能。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zj-155981/
10.制曰:恪共奉职,良臣既殚,厥心贞顺,宜家淑女,爰从其贵尔,州同职衔黎逢泰之妻陈氏含章。【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155981/】
读音:fèng
[fèng]
(1)(动)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上新书一册。
(2)(动)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到命令。
(3)(形)尊重:崇~|~为圭臬。
(4)(名)信仰:素~佛教。
(5)(动)侍侯:~养|侍~。
(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托|~陪|~劝|~告。
(7)(Fènɡ)姓。
读音:zhí
[zhí]
(1)(动)记。
(2)(名)职位:~别|~称|~分|~官|~衔|~志|~责。
(3)(代)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等奉命。
(4)(动)掌管:~掌。
(5)(连)〈书〉由于:~是之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