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肩
【拼音】:xī jiān
【注音】:ㄒ一ㄐ一ㄢ
【结构】:息(上下结构)肩(半包围结构)
【简体】:息肩
【繁体】:息肩
词语解释息肩xījiān。(1)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
基础解释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
引证解释⒈卸去负担。引《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卒,子駟请息肩於晋。”杜预注:“欲辟楚役,以负担喻。”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汉。”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俟息肩,则勉力赋诗。”清李渔《慎鸾交·谲讽》:“下官治蜀三年,辛勤万状,正苦息肩无日。”⒉栖止休息;停止。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於诸印度建一伽蓝,使客游乞士,息肩有所。”宋余靖《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周而复《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诗:“雄篇作匕首,战斗不息肩。”⒊谓休养生息。引《史记·律书》:“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生灵免涂炭之灾,兵师有息肩之日。”
网络解释息肩息肩,汉语词汇。
释义指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
综合释义卸去负担。《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卒,子駟请息肩於晋。”杜预注:“欲辟楚役,以负担喻。”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汉。”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俟息肩,则勉力赋诗。”清李渔《慎鸾交·谲讽》:“下官治蜀三年,辛勤万状,正苦息肩无日。”栖止休息;停止。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於诸印度建一伽蓝,使客游乞士,息肩有所。”宋余靖《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周而复《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诗:“雄篇作匕首,战斗不息肩。”谓休养生息。《史记·律书》:“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生灵免涂炭之灾,兵师有息肩之日。”息肩[xījiān]卸除负担而获得休息。《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晋.杜预.注:「欲辟楚役,以负担喻。」《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网友释义息肩,指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
汉语大词典(1).卸去负担。《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卒,子驷请息肩于晋。”杜预注:“欲辟楚役,以负担喻。”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俟息肩,则勉力赋诗。”清李渔《慎鸾交·谲讽》:“下官治蜀三年,辛勤万状,正苦息肩无日。”(2).栖止休息;停止。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于诸印度建一伽蓝,使客游乞士,息肩有所。”宋余靖《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周而复《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诗:“雄篇作匕首,战斗不息肩。”(3).谓休养生息。《史记·律书》:“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生灵免涂炭之灾,兵师有息肩之日。”
国语辞典卸除负担而获得休息。
辞典修订版卸除负担而获得休息。《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晋.杜预.注:「欲辟楚役,以负担喻。」《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其他释义①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负担的责任:俟息肩,则勉力赋诗。②停留休息: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1.惵惵黔首,岂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颈!敺以就役,唯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2.五代干戈未息肩,乱臣贼子混中原;黎民苦怨天心怒,胡虏交驰世道颠。
3.癸卯孟冬,仆自绥阳卸篆,戾止汉皋,万里奔波,形神俱瘁,觅一枝之栖,为息肩之所。
4.敺以就役,唯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5.乃眷皇汉,苍生引领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
6.曾元裕虽然想息肩,但自己身为招讨使,草贼未灭,也没法急流勇退。
7.劳累了大半辈子了,你也该息肩歇歇了!
读音:xī
[xī]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
读音:jiān
[jiān]
(1)(名)肩膀:两~|并~。
(2)(动)担负:息~|身~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