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阵乐
【拼音】:qín wáng pò zhèn yuè
【简体】:秦王破阵乐
【繁体】:秦王破陣樂
词语解释⒈ 唐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秦王破阵乐[qínwángpòzhènyuè]⒈唐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
基础解释唐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
引证解释⒈ 唐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引: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奏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於道,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⒈唐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引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奏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於道,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
综合释义唐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奏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於道,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
汉语大词典唐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奏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
国语辞典⒈ 唐三大乐舞之一。为李世民所作的军中乐舞。参见「破阵乐」条。秦王破阵乐[qínwángpòzhènyuè]⒈唐三大乐舞之一。为李世民所作的军中乐舞。参见「破阵乐」条。
辞典修订版唐三大乐舞之一。为李世民所作的军中乐舞。参见「破阵乐」条。
其他释义1.唐代著名乐舞。或名《秦王破阵舞》;又称《七德舞》。
读音:qín
[qín]
(1)(名)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2)(名)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始皇嬴政所建。
(3)(名)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4)(名)(Qín)姓。
读音:wáng,wàng
[wáng]
[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读音:pò
[pò]
(1)(形)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而变得不完整:~烂|手~了|书~了。
(2)(动)使损坏:~釜沉舟。
(3)(动)使分裂;劈开:势如~竹|~开西瓜。
(4)(动)整的换成零的:~零钱。
(5)(动)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格|~例|不~不立。
(6)(动)打败(敌人);打下(据点):大~敌军|城~了。
(7)(动)花费:~钞|~费。
(8)(动)〈口〉不顾惜:~工夫。
(9)(动)使真相露出;揭穿: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
读音:zhèn
[zhèn]
(1)(名)交战时的战斗队列:摆了长蛇~。
(2)(名)阵地:上~杀敌。
(3)(名)一段时间:这~儿|那~儿|他病了一~子。
(4)(量)表示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几~雨|一~风。
读音:lè,yuè,lào
[yuè]
[ lè ]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乐了。
[ yuè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 lào ]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