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牙子
【拼音】:mǎ lù yá zǐ
【繁体】:馬路牙子
词语解释⒈ 亦作“马路崖子”。方言。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⒉ 方言。指街头流浪儿。
基础解释亦作/'马路崖子/'。方言。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方言。指街头流浪儿。
引证解释⒈ 亦作“马路崖子”。方言。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引:浩然《机灵鬼》:“要光是我独个儿呀,在车站,在马路牙子上,咋的也能蹲一宵,何必费劲儿还麻烦您呢?”陈建功《他们是瞎子》:“他们沿着马路牙子,一直朝前走着。”廉春明《父子会》:“完全吐了,趴在马路崖子上再也没起来。”⒉ 方言。指街头流浪儿。引:杨大群《关东传奇》第二五章:“马车夫顺嘴骂了句:‘没长眼睛,要垫车轱辘怎么的?臭马路牙子!’”
综合释义亦作“马路崖子”。方言。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浩然《机灵鬼》:“要光是我独个儿呀,在车站,在马路牙子上,咋的也能蹲一宵,何必费劲儿还麻烦您呢?”陈建功《他们是瞎子》:“他们沿着马路牙子,一直朝前走着。”廉春明《父子会》:“完全吐了,趴在马路崖子上再也没起来。”方言。指街头流浪儿。杨大群《关东传奇》第二五章:“马车夫顺嘴骂了句:‘没长眼睛,要垫车轱辘怎么的?臭马路牙子!’”马路牙子[mǎlùyázǐ]路缘石的一种,用来在道路上划分不同的区域,有平道牙和立道牙两类。也作「道牙」。
网友释义马路牙子,既东北方言中说的'马路崖子'。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也可称“道牙子”。
汉语大词典(1).亦作“马路崖子”。方言。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浩然《机灵鬼》:“要光是我独个儿呀,在车站,在马路牙子上,咋的也能蹲一宵,何必费劲儿还麻烦您呢?”陈建功《他们是瞎子》:“他们沿着马路牙子,一直朝前走着。”廉春明《父子会》:“完全吐了,趴在马路崖子上再也没起来。”(2).方言。指街头流浪儿。杨大群《关东传奇》第二五章:“马车夫顺嘴骂了句:‘没长眼睛,要垫车轱辘怎么的?臭马路牙子!’”
其他释义1.亦作'马路崖子'。方言。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2.方言。指街头流浪儿。
1.我不由得倒退了一步,被马路牙子一绊,坐到了积雪上。
2.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在遛狗,后来才发现原来他是在和他对象压马路牙子…
3.路边停车时经常需要上马路牙子,上下马路牙子不仅容易托底,还容易损伤轮胎壁,造成鼓包或者爆胎,同时对悬挂也有一定的损伤。
4.上马路牙子不仅容易托底,还容易刮伤轮胎壁,造成轮胎鼓包或者爆胎,同时对悬挂也有一定的损伤。
5.日前,郑州市民王发乾骑着电动车突然掉进马路牙子边一个狭长的深坑,后车轮气全部泄完。
6.马路牙子就不要随便上下了,尤其不要侧着擦过马路牙子这在路边侧方停车时经常遇到,很容易蹭坏轮胎壁。
7.如果提前走,我肯定会坐在停车场边的马路牙子上哭得一塌糊涂。这种事儿只有在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才能做出来。
8.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开车离开时,轮子上了马路牙子.
9.他们站在马路牙子上准备过马路.
10.他不小心将车撞上了马路牙子.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lù
[lù]
(1)(名)道路:陆~|水~|大~|同~。
(2)(名)路程:~很远|八千里~。
(3)(名)(~儿)途径;门路:生~|活~儿。
(4)(名)条理:理~|思~|笔~。
(5)(名)地区;方面:南~货|外~人。
(6)(名)路线:三~进军|七~公共汽车。
(7)(名)种类;等次:这一~人|哪一~病。
(8)(名)(Lù)姓。
读音:yá
[yá]
(1)(名)牙齿:门~|镶~|~医。
(2)(名)特指象牙:~筷|~章。
(3)(名)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子。
(4)(名)(Yá)姓。
(5)(名)(~子)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