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反璞
【拼音】:guī zhēn fǎn pú
【注音】:ㄍㄨㄟㄓㄣㄈㄢˇㄆㄨˊ
【词性】:成语。
【简体】:归真反璞
【繁体】:歸真反璞
词语解释谓去其外饰,还其本真。亦作:归真反朴归真反璞[guīzhēnfǎnpú]⒈谓去其外饰,还其本真。亦作:归真反朴。
基础解释谓去其外饰,还其本真。亦作:[[归真反朴]]
引证解释⒈谓去其外饰,还其本真。引《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亦作“归真反朴”。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综合释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是要回到现在的口语,还有语录派,更主张回到中古的的口语。◎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归真反璞[guīzhēnfǎnpú]除去外饰,回复淳朴的本性。《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死亡。常用于吊丧挽联。也作「归真返璞」。
汉语大词典谓去其外饰,还其本真。《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亦作“归真反朴”。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国语辞典除去外饰,回复淳朴的本性。归真反璞[guīzhēnfǎnpú]⒈除去外饰,回复淳朴的本性。引《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⒉死亡。常用于吊丧挽联。也作「归真返璞」。成语解释归真反璞
辞典修订版除去外饰,回复淳朴的本性。《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死亡。常用于吊丧挽联。也作「归真返璞」。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除去外饰,回复淳朴的本性。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死亡。常用于吊丧挽联。或作归真返璞。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其他释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1.她一度信仰社会主义,但现已归真反璞像她父母一样投票支持保守党了.
2.现在花圈挽联,原本的福寿全归,已改为归真反璞,避免再出错,而虽然挽联用词引发争议,家属事后仍说谢谢县长的好意。
3.比幸福,我不参加,比不幸,也不参加,因为喜欢朴素,所以喜欢华丽,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事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反璞。木心
4.17K小说网提供归真反璞最新章节在线阅读,每天更新归真反璞最新章节以及自动生成归真反璞txt全集下载地址。【https://www。chazidian。com/zj-144830/造句】
5.17K小说网提供归真反璞最新章节在线阅读,每天更新归真反璞最新章节以及自动生成归真反璞txt全集下载地址。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6.“归真反璞”是要回到现在的口语,还有语录派,更主张回到中古的的口语。◎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读音:guī
[guī]
1.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2.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3.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5.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6. 结局:归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9. 自首。
读音:zhēn
[zhēn]
(1)(形)真实;真诚
(2)(副)的确;实在(强调程度深):时间过得~快!|“人勤地不懒”这话~不假。
(3)(形)清楚确实:黑板
读音:fǎn
[fǎn]
(1)(动)回;还:~击。
(2)(动)反抗;反对:造~。
(3)(动)翻转:~复。
(4)(动)推及:举一~三。
(5)(形)与“正”相对:~面。
(6)(副)反而;相反地:画虎不成~成犬。
读音:pú
[pú]
(1)(名)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琢磨的玉。
(2)(名)比喻人的纯真本质:归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