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龙
【拼音】:qún lóng
【注音】:ㄑㄨㄣˊㄌㄨㄥˊ
【结构】:群(左右结构)龙(独体结构)
【繁体】:群龍
词语解释喻贤臣。喻群圣。群龙[qúnlóng]⒈喻贤臣。⒉喻群圣。
引证解释⒈喻贤臣。参见“羣龙无首”。引《易·乾》:“见羣龙,无首,吉。”《后汉书·郎顗传》:“唐尧在上,羣龙为用;文武创德,周召作辅。”李贤注:“羣龙,喻贤臣也。”唐王维《送友人归山歌》:“羣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⒉喻群圣。引《文选·班固<幽通赋>》:“登孔昊而上下兮,纬羣龙之所经。”李善注引应劭曰:“羣龙,喻羣圣也。自伏羲下讫孔子。”
网络解释群龙群龙是一个词语,一为比喻贤臣,二为比喻群圣。
综合释义喻贤臣。《易·乾》:“见羣龙,无首,吉。”《后汉书·郎顗传》:“唐尧在上,羣龙为用;文武创德,周召作辅。”李贤注:“羣龙,喻贤臣也。”唐王维《送友人归山歌》:“羣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参见“羣龙无首”。喻群圣。《文选·班固<幽通赋>》:“登孔昊而上下兮,纬羣龙之所经。”李善注引应劭曰:“羣龙,喻羣圣也。自伏羲下讫孔子。”
汉语大词典(1).喻贤臣。《易·乾》:“见群龙,无首,吉。”《后汉书·郎顗传》:“唐尧在上,群龙为用;文武创德,周召作辅。”李贤注:“群龙,喻贤臣也。”唐王维《送友人归山歌》:“群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参见“群龙无首”。(2).喻群圣。《文选·班固〈幽通赋〉》:“登孔昊而上下兮,纬群龙之所经。”李善注引应劭曰:“群龙,喻群圣也。自伏羲下讫孔子。”
其他释义1.喻贤臣。2.喻群圣。
1.想要抢夺人民财物的恶霸头目被消灭了,那些跟随的家丁们一下子群龙无首了,四散逃去。
2.立春,群龙迎春送福:小白龙跳跳,逗你笑一笑。小灰龙跑跑,开心无烦恼。小青龙摆摆,职务升迁快。小黄龙晃晃,前途闪亮亮。小乌龙踩踩,好运马上来!
3.群龙无首,不好办事,一定要先推举一个人来领导。
4.老师一走,整个班级一下子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
5.班长不在教室,班里群龙无首,一片混乱。
6.蛟龙洞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各自为战,被沙悟净几杖子打散,小妖们一哄而上,捆的捆绑的绑,统统擒下。
7.于是乎,全国人民群龙无首,老中青领导人意见纷纭,芸芸群众东观西望、无所适从……个个无不垂头叹息,绝大多数悲观绝望。
8.南剑天若能斩杀二将,东土帝国百万大军群龙无首势必不战自败,从而为帝都免却战火之灾。
9.红卫兵群龙无首,完全乱了营,说什么的都有,唯有陆野在听说马建国也在被堵的人中后,不声不吭的提了一把开了刃的伞兵刀,和一把军刺去了小河坝。
10.自从经理离职之后,这个部门便显得群龙无首,彼此推诿责任,工作效率大为降低。
读音:qún
[qún]
(1)(名)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鸡~|建筑~。
(2)(形)成群的:峰~|~居。
(3)(名)众多的人:~言堂|~策~力。
(4)(量)成群的人或东西:一~孩子|一~马。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